中职课程改革模式讨论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模式进行讨论,主要从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教学的提升、课程评价的开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20XX—2025 年)》针对职业教育明确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进一步明确了中职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就业教育。就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更是职业教育的使命。 一、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1.市场化的专业设置 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必须依托市场,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并能适应社会经济进展的需求。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要对就业市场做深化调研,全面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再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方向,使中职学校的专业方向永远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 2.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就业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核心专业技能为主线,以特定的工作岗位为依托,以就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流程为基础,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良好的衔接,为学生获得职业能力和顺利就业搭建桥梁。 3.能力化的课程标准 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强调能力化的课程标准,也就是说在制定中职学校的课程标准时,不仅要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即瞄准学生未来就业的工作岗位还要与行业企业的职业能力标准对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育,以实现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与工作岗位的职业标准无缝对接。 4.实践化的课程结构 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要重新序化课程结构,有机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强化突出实践课程。课程要从职业岗位出发,将变化的具体工作过程中不变的关键要素提取出来,并归纳形成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获得知识、锻炼技能。 二、就业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 1.项目化的课程内容 就业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内容开发,主要是根据专业培育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以实际工作过程或具体产品为载体,提取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实际工作所需的关键知识和主要技能,并将提取出来的关键知识点和主要技能具体化,然后与具体的专业课程相结合,最终形成相应的项目化的课程内容。项目化的课程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2.企业化的师资队伍 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模式要求加强校企师资互动和沟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