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改革与优化 摘要:目前公共艺术课程虽已建立,但仍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专家与学者等的关注,促使其不断完善,发挥出公共艺术课程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与优化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改革;建议 一、绪言 20XX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该《大纲》明确指出了“公共艺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育高素养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此思想的指导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遵循艺术规律与课程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感知与体验;必须明确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理顺公共艺术课程与通识教育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教学领域,积极探究公共艺术课程改革与优化的策略使该课程的教学满足新时代进展的要求。 二、改革与优化的建议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中惟有改革与创新,才能获得进展。为了有效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的教学水平,实现其教学目标,学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对艺术课程的建设进行改革与优化。 科学制定教学大纲,明确中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局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于 20XX 年 3 月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目标。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精神指导,是教学的方向。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内容、考试的标准、教学的目标都必须以以大纲为准则。鉴于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公共艺术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起编制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使大纲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学明确目标,促进艺术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加强跨学科艺术课程的建设与渗透,使之有机融合 目前,学校的艺术教育突出以文化理解与感知为核心,这就要求权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不能再被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框架里,向学生灌输艺术理论知识和技法技能等,更应注重学生的文化底蕴与情感体验,更应努力为学生制造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学习环境。为此,中职学校在公共艺术课程的设计上,必须加强跨学科艺术课程的建设与渗透,让它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机融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互为补充,互为促进。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