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途径与急救措施在分析化验工作中,要常常接触各种试剂,其中很多是有毒性的。在实验操作过程当中反应所产生的某些气体或烟雾,也往往有毒。此外,化验分析工作中还会偶然发生烧伤,烫伤,炸伤,触电等事故。所以,化验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毒物知识和安全防护知识,尽量避开发生事故,而当一旦发生事故后,能实行紧急处理措施,减轻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一般认为凡是某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能引起局部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疾病,都称为中毒。毒物是相对的,一定的毒物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产生毒效,引起中毒。例如某些药品,适量时能起治疗作用,但用量大时可以致死。化学毒物所引起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大量毒物突然进入人体,快速中毒,引起全身症状甚至死亡者,称为急性中毒。如少量毒物渐渐侵入人体,日积月累,慢慢引起中毒者则称为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影响中毒的因素很多,与毒物的物理性质、侵入人体的数量、作用的时间、以及侵入的部位等均有关系,与受害者本身生理情况也有密切关系。毒物的侵入途径:化学毒物一般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1) 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大部分中毒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引起的,如各种挥发性大的有机溶剂,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烟雾或粉尘等。(2) 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除误食外,主要是手上沾染毒物,于吸烟或进食时咽入而中毒。如氰化物、砷化物、有机农药等。(3) 通过皮肤粘膜吸收引起中毒:某些毒物通过皮肤粘膜的吸收而中毒,如汞剂,苯胺,硝基苯等。毒物从呼吸道、消化道或通过皮肤侵入人体以后,渐渐侵入血液而分布于全身。其中由皮肤侵入通过毛囊吸收则比较缓慢。消化道侵入者通过门脉系统经肝脏入于血液,及从呼吸道侵入者在肺泡中吸收,两者都比较快速。急救措施:在化验室里,遇到有人急性中毒,原则上应尽快送医院或请医生来诊治,并报告领导。在送医院之前,应快速查明中毒原因,针对具体的情况,实行以下急救措施。(1) 急性呼吸系统中毒:应使中毒者快速离开现场,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呼吸新奇空气。如有休克、虚脱或心肺机能不全,必须先作抗休克处理。如人工呼吸、给予氧气、喝兴奋剂(如浓茶,咖啡)等。(2) 经由口服而中毒:需立即用 3-5%小苏打溶液或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时要大量地喝,边喝边使之呕吐,最简单的催吐办法是用手指或筷子压舌根,或给中毒者喝少量(15-25 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