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辍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辍学情况统计 xx 年春,xx 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在校生 27129 人,辍学生 7 人,辍学率 0.026%(自治区标准:县政府所在地 1%,农牧区 1.5%以下);初中在校生 12066 人,辍学生 83 人,辍学率 0.69%(自治区标准:县政府所在地 2%,农牧区 3%以下)。xx 市中小学辍学生共 90 人,州、县(市)中小学辍学率均达标。 (一)按县(市)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xx 市 64 人,xx 县 20人,xx 县 6 人,xx 市 0 人。xx 市辍学生最多。 (二)按小学、初中学段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小学 7 人,初中 83 人。辍学生大多数为初中生。 (三)按性别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男生 52 人,女生 38 人。男生较多。 (四)按民族对辍学生情况统计 蒙古族 3 人,汉族 27 人,维吾尔族 43 人,哈萨克族 7 人,回族 10 人。 维吾尔族辍学生较多。 xx 市辍学生分布特点是:xx 市多,初中生多,男生多,xx族多。 二、各县(市)“控辍保学”的主要做法 各县(市)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场、街道)、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学校,签订《“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目标责任书》。各中小学校落实了入学通知书制度、辍学生汇报制度。县(市)、乡(镇、街道)、校根据职责要求,对中小学进行管理。一是建立辍学学生报告制度。学期初,各校将未及时入学名单报辖区乡(镇、场、街道)和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和学校安排人员做辍学生的劝返工作。二是开展助学活动。各乡(镇、场、街道)、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组织捐款助学,扶助贫困学生。三是学校对学生流动情况进行登记取证。四是县(市)教育督导部门对“控辍保学”进行专项督导。 三、辍学和劝返困难的主要原因 1、家庭原因。一是家庭困难。孩子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辍学后打工。二是单亲家庭,孩子缺乏父母双方的爱护,性格孤僻,容易辍学。三是家长愚昧,让女孩子辍学早婚。四是家长的监护职责缺失,养不教。 2、学校原因。教育态度、内容、方法的不完善,个别成绩落后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学习动机丧失,因厌学而辍学。 3、行政原因。制止学生辍学是政府行为,执法措施不力,对辍学生和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监护人教育法制观念淡薄,政府和学校对辍学生多次劝返无效。 四、对策 1、落实各级政府防辍工作的法律责任。根据《义务教育法》,县乡政府要实行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对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