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实施 摘要:21 世纪,为适应社会经济进展的需要,学校更加重视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高素养人才,科学知识、身体素养和思想品德共同进展。中学时期是学生思想认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期间学生大部分爱动、喜爱表现自己、想法不够成熟,所以,引导学生增强自制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探析;中学体育教学;思想品德教育;实施 体育课程是中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是学生成长历程的必须具备的心理因素,对学生进展和社会秩序稳定有积极意义。体育教学中,老师通过设计集体性的教学活动,令学生整个有机体都会参加到活动中,目的在于培育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责任感。体育教学一般安排在室外,如整队、队形变换、运动技能训练等,通过日常教学规则的制定,引导学生增强自制能力,与同学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培育团结协作的意识。此外,对于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批判教育,启发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 一、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中学体育教学重点在于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此外,在体育课上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能与思想道德素养共同进展。体育老师要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风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社会先进人物的事例,培育其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比如用红军长征的精神,激发学生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养,鼓舞学生要做有毅力遇到挫折坚持不懈的人,未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有用之才。增强学生的观察和推断能力,遇到突发状况能够保护自己;在体育活动中与同学相互配合,守纪律讲,讲规则,形成文明健康的人格品质。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逐渐向成人转变,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一旦被否定,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也是中学的孩子们容易产生纠纷的原因。因此体育老师除了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还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良好的心理素养,这些品德教育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样重要。 二、体育老师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寓教于乐 体育老师应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身体素养和运动项目的优缺点,为学生安排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用体育运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爱好,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例如跳马、长跑、跨栏可培育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行;体操、健美操可培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