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和治理结构关系 摘要:为讨论中央银行会计标准与治理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世界部分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央银行为典型代表,分别讨论其治理结构和会计标准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就进一步完善我国央行会计标准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银行治理;会计标准;启示 近年来,为了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国际金融组织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积极推动各国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以提高中央银行会计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然而,由于各国中央银行在独立性、透明度、决策机制等治理结构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对自身会计标准体系的选择和构建呈多元化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央行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化。为讨论中央银行会计标准与治理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世界部分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央银行为典型代表,分别讨论其治理结构和会计标准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就进一步完善我国央行会计标准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中央银行治理结构与会计标准概述 (一)治理结构中央银行治理结构主要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对代理目标、成效与社会利益进行最优配置,形成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以协调中央银行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保证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和自身长期进展的一种契约性制度安排本文讨论中央银行治理结构主要从中央银行与政府、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状况入手,包括制度框架、决策机制、独立性、透明性和问责制等方面。(1)制度框架。中央银行制度框架按其组织结构和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单一式、复合式、准中央银行体制、跨国中央银行体制等类型,其中单一式和跨国中央银行体制是目前最为主流的制度框架。(2)决策机制。英格兰银行的中央银行讨论中心曾对 88 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 79 家中央银行是由货币政策委员会或类似的机构来制定货币政策,其决策机制实行委员会制。部分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实行行长负责制,其特点是行长具有法律给予的充分权力,在对所赋权力的主体和法律负责的前提下,对所承担的事务有最终决定权,而本国建立的货币政策委员会则属于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仅有对货币政策制定的讨论建议权,无政策决策职能。(3)独立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实现既定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常不受政府的干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