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银行信贷管理比较与启示 摘要:我国由于体制问题,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和商业经营体制都处于逐步完善、逐步调整之中,与外资银行之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比较了中外银行的信贷管理,深化探讨了外资银行信贷管理所带来的启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外银行;信贷管理;比较;启示 0 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商业性经济组织,其实现可持续性进展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为股东制造最大价值,实现资产的稳定增长追求利润最大化。外资银行一直以来都较为重视信贷风险的防范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法律规范、较为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信贷管理体制,无论是风险控制体系、贷款风险分析,还是风险评定、贷款原则,亦或者贷款审批、贷款程序,都建立了严格而又法律规范的要求能够对信贷风险予以了有效地控制。而我国由于体制问题,国内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和商业经营体制都处于逐步完善、逐步调整之中,与外资银行之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本文就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与启示进行探讨。 1 中外银行信贷管理的比较 (一)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外资银行重视水平制衡,往往实行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来进行信贷管理,除了专业线管理(总行———分行),还强调横向部门的制约和分工,进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包括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信贷政策制订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风险审查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化部门来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各个专业化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在业务上相互监督、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值得注意的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在于贷款审批环节外资银行多实行多位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方式,为了体现出公平性和客观性,这些授权人员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而国内银行重视垂直管理,这是与国内银行长期实现的“金字塔”型行政体制是高度耦合的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着“横向制衡不够、纵向管理链条过长”的问题,虽然国内银行近年来不断深化改革,已经大力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相继成立了多个专业化部门来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对不良贷款进行处置,但仍然由审贷部门全部承担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管理、信贷政策管理等。贷款的最终决策权掌握在银行行长或者主管信贷的副行长。 (二)人员制约手段的差异 外资银行重视人员激励,格外强调提高宽阔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贷管理人员的独立性、自主权较高,外资银行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