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行政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的运用

中国行政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的运用_第1页
中国行政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的运用_第2页
中国行政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的运用_第3页
中国行政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的运用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与进展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后期的英国。1854 年发表的诺斯科特-特里维廉报告建议进行政府人事改革,此后,英美两国又先后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成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肇始。这种模式以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和伍德•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为理论基础,其核心目标是效率,它由一系列基本的原则和信条构成,如理性高效的科层制;严密的规章制度;中立、价值无涉的文官体制;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权责统一;公务员终身受雇和政府组织的稳定等。”这种效率至上的官僚行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本 主 义 建 立 之 初 的 ’ ’ ’ ’ 政 党 分 肥制’’’’造成的政府内部腐败无能、低效和政局不稳,适应了工业化社会大生产的要求。”二战后,随着经济、社会的进展,政府在稳定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益、进展社会福利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由于政府权力过分集中、机构臃肿、职权不清、官僚作风盛行,再加上财政负担日重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使政府陷入重重危机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同市场失灵一样,政府也会失灵,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进一步进展的需要了。其主要弊端表现为:第一,政治与行政绝对二分,认为行政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这与事实不符。第二,过分推崇理性,导致对人性的忽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中的行政人员是非人格化的,即价值无涉的,从而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按“经济人”的假设,行政人员不仅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也追求私人利益的最大化,并且对后者的欲求往往强于前者。第三,僵化、保守、封闭的官僚制,不仅毫无生机与活力,而且官僚作风盛行,也使其失去效率,并不可避开地与民主制发生冲突。第四,忽视了对公共管理现象和过程的分析、讨论,只是将其简单化为几条原理、原则,与现实丰富的行政管理活动不吻合。第五,效率至上,忽视了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公平、公正等价值目标。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迫切需要注入新的血液,革故鼎新。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及其特征 为了摆脱危机,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自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起,西方国家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共行政改革实践。“1979 年,玛格丽特•撒切尔上台执政后,率先在英国开展了政府行政改革:实行市场经济,大力削减政府的权力及官僚主义影响,更大地发挥个人积极性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解决通货膨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