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创新的五个维度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创新的五个维度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创新的五个维度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创新的五个维度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创新的五个维度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当代的我们仔细进行学习,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创新的五个维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哦!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是历史进展的必定,也是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器物”、“精神”、“技艺”、“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符号”等五个层面协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进展,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产物,在漫长的农业社会生产条件下,我国先民的家庭经济形态长期保持着稳定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态,人们紧紧依附于土地,靠天吃饭,这也催生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以及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政治思想,昭示着传统文化先天的生命力和保守性。但中华先民从炎黄时期开始就在广袤的东亚大陆进行着不同部落集团的战争与融合,秦汉大一统的帝国构建以后,多民族文化的相互沟通与影响在大多数时间里处于活跃的状态,这又促使传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碰撞时不断进行着自我调适与创新进展,从而使其原本就有的兼容、开放与创新的因子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近现代以来,尽管传统文化受到各种怀疑、批驳、打击与毁坏,但中国人从未从精神上、思想上丢弃这上下五千年制造的璀璨文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加快的进程,勃兴了一场“文化热”的思潮;90年代初期,一场波及整个学术界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主题的大讨论,使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2004年韩国首尔成立了全球首家孔子学院,说明了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与世界不同国家文化沟通中发挥着天然纽带与桥梁的作用。2014年在纪念孔2565周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制造性转化、创新性进展”方针;2017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进展工程的意见》,这都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已经从民间思潮、学术探讨层面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二、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 传统文化的制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进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方克立说:“所谓‘传统文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