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网络募捐弊病和规制初探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催生了一系列新事物,近年来盛行的个人网络募捐正是其一。在我国社会救助系统较薄弱、慈善途径较狭窄的大环境下,个人网络募捐通过“点对点”的精准慈善方式,汇合了社会善意,帮扶了一大批困难人群,补充了社会保障体系,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这种模式带来的,可概括为“诈捐”的系列问题,也考验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律体系本文以案例分析法、文献讨论法、经验总结法,总结“网捐”问题、分析其根源,并提出立法意见。 关键词:网络募捐;轻松筹;信任;慈善 一、个人网络募捐存在的弊病 个人网络募捐出现的问题繁多,但募捐情况不真实、善款使用不透明、余款处置不恰当、全过程无监管为其中最显著。这些问题深刻的体现在真实的网络募捐案例中,常常引发捐赠人的质疑,继而形成道德争议、透支社会善意,加大了后继募捐的难度,拉低了社会道德水平。 (一)募捐情况不真实 20XX 年底,《罗某某,你给我站住》一文曾刷爆社交平台。深圳罗某为筹款供女儿治疗白血病而“卖文救女”,然而一天后,引来深圳市儿童医院和深圳市社保局的分别辟谣,罗某某的费用一天只有几千,而且深圳少儿医保水平为全国医保中水平最高,重特大疾病可达 90%。更被爆出,罗某名下拥有三套深圳住房,经济实力尚可。通过发布不真实信息,或者隐瞒部分真实情况而发起网络募捐,猎取非法利益,已经涉嫌“诈骗罪”。但是现实案例中,真正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少之又少。 (二)善款使用不透明 20XX 年年中,四川王某某在街头男扮女装卖卫生巾救女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社会累计向王某某的个人账户汇款140 万元。王一直没有向社会公开善款的总额和使用状况,甚至一度携善款出走,引发网友的质疑。最后王被迫注销了银行卡号,终止了这场捐赠。 (三)余款处置不恰当 20XX 年,佛山女孩洁洁身患嗜血细胞综合征,存活率不到 20%。父母为在“轻松筹”的页面上为其众筹医药费,短时间内募集到了 15 万元的善款。几天后洁洁不治身亡,父母随即在朋友圈晒出了异国旅游和海鲜大餐的照片。由于个人网络募捐的定性还未有定论暂且归依为一般的民事赠与。民事赠与是一种“无因”赠与,一旦物权转移,即转款成功,赠与便不可撤销。至于受益人是否根据承诺去使用善款,或者处置善款的余留部分,捐赠人的意思表示都无法对其造成约束。(四)全过程缺乏监管造成个人网络募捐乱象丛生,还有一大原因就是缺乏监管。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