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偶式育儿是多么的可悲 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丧偶式育儿,什么是丧偶式育儿呢,就是每天都是妈妈自己带着孩子,爸爸就算在家也不同意去带,这样的婚姻真的很可悲。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近日一则新闻上了热搜:爸爸独自在家带娃,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儿子走丢了。 底下的网友评论分为了两拨,第一拨是乐观派: “你看这是哪家的家长这么没心眼啊,连孩子丢了都不知道。卧槽,好像是我的?!” “爸爸带孩子就像是陀螺,抽一鞭,动一下。” 配上一个狗带的表情。 第二拨是批判派的: “不配当爸,娃都五岁了,还犯这种错误,说明平常极少带娃。” 还有的网友说,继“守寡式婚姻”后,又一个词火了,“丧偶式育儿”!丈夫宁愿回家躺沙发上看电视剧打游戏刷手机,也不同意帮妻子分担家务,陪伴孩子成长。 可是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家庭关系密不可分。 现代社会和母亲还有老一辈的观念就是,都觉得男的带孩子就是会出事,然后不教男的带孩子不给男人带孩子的机会,结果反而更加助长了不良的家庭风气。 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刻板印象”。这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也就是“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 例如女性的方向感不如男的好,于是就认为所有女性开车都很危险;甚至只要发生交通事故的一方是女性,就会被冠以“女司机”的称号来表达女性车技差的刻板印象。 再拿这条新闻来说,标题已经有了作者自己的惯性思维,“爸爸独自带娃系列”,是不是已经说明了爸爸独自带娃很危险呢?这样的看法,等于是给大众“洗脑”别把孩子给男人带,男人就是不会带娃。 虽然时代与时俱进,有刻板印象的人还是不在少数。 一名男性读者曾求助于我,他和我说,他的妻子离家出走了,留下一张“老公对不起,但是我累了”,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男人打遍所有妻子好友的电话,挨家挨户去她亲戚家登门访问,都找不到。无望之际,他找到了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他分析分析这段婚姻。 我说,“你把你们每天都做了些什么说一遍,越详细越好。” 男人慢慢陷入了回想,我概括总结了一下他们夫妻二人的时间表。 丈夫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8 点半起床,9 点享用妻子做好的早餐。9 点半去公司上班,5 点半下班到家,躺在沙发上玩玩王者荣耀和吃鸡,间或也会逗一下 6 岁的女儿。7 点开始吃晚饭,8 点看球赛,10 点洗澡,然后看会儿电影就睡觉。 而妻子的时间表却是这样的: 7 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