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知道改变,而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改变 信任大家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想过去改变自己,但是不知道怎么样去改变自己,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感悟。 第一次在工作日的上午来到家附近的星巴克,出乎意料,人比周六日多上几倍,各自找个角落,或看手机,或看书,或发呆,或像我这般,拿本书拎部电脑,忙碌于自己的兴趣或工作。 今日开了本新书,《行为设计学》,心理学相关,粗略浏览了一遍目录,从行为心理学出发,阐述促进改变的原理和技巧。翻阅了三四十页,提供了大量的案例,讲了小小的但却是真谛的促进改变的道理。 不是不同意去改变,而是没精力去做改变,并且不清楚改变的方向。 很喜爱这个理论,人人都想要把自己生活变得更好的愿望,同时有成千上万个想法在脑海中,却鲜少能够有真正的实现。原来是因为我们都有两个大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理智脑告诉我们做这些改变能够让生活更美好,情绪脑告诉我们做这些改变会很累,结果两脑同时博弈,精力耗费,能够实现的改变就变得少之又少了。因此,假如我们要想改变,首先就是要把自己的精力分出来,想清楚要改变的方向和结果,然后要不断地补充能量,最后还要制造一些适合改变发生的情境,改变才会慢慢实现。 《写在四零之前》这本书从出现到延续,背后就是这个理论支撑着前行。 对于这个理论,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写作的想法在脑海里萦绕了数年,中途启动又停止数次,终是不了了之。终于到了今年,一次次在脑海里描绘自己六十岁时的生活:不断看到自己坐在书桌前,宁静地阅读或写作,身旁放着就是这些年来自己写下的书籍,平和且闲适;最终才在今年三月启动了写作。开始之初热情高涨,但很快就面临瓶颈,因为需要把玩乐的时间腾出来写作,希望一蹴且写得特有质量,需要为这个目标坚持,这些都需要我耗费大量的精力尤其是意志力和自控力来完成。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把这个改变分享给了身边的人,某些有同样想法的人,通过分享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希望有志之士能与我一同前行。此外,我还不断地为自己制造写作的条件,如周六日来星巴克呆上一个上午,写上一篇千来字的文章,又或是把某些作品放到网上,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到现在,慢慢也坚持了半年,字数也达到了三万多字。 我无法评价这个初生婴儿的《写在四零之前》的质量,但是我至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书籍。我无法定义《写在四零之前》对他人的价值,但是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