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指标探讨 20XX-20XX 年连续 11a 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对农业保险的进展做出了明确的批示,要求积极进展农业保险,建立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其中,在 20XX 年提出各级财政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保费补贴。20XX 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进展。政府的财政补贴也已成为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建立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近几年来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绩效到底如何,是政府决策者、专家学者非常关怀的问题,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随着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逐步展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绩效讨论工作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国内对农业保险补贴理论讨论形成的主要观点是农业保险会带来农产品产量增加,从而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同时,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地区的农业保险绩效展开了定性或定量的评价。本讨论从不同视角出发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的指标进行探讨,以期为系统性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效率提供依据和参考。 1 基于三大利益主体视角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指标 1.1 各级政府视角 中央政府是农业保险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各级政府均是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的提供者。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和补贴资金支持,政策性农业保险会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比,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上,其社会效应主要表现在提高农业产业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构建和谐社会等。因此,从政府的视角而言,他们更关怀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效果,相关学者们主要从补贴资金使用情况、保障水平、保障范围、风险保障能力、农业保险渗透度、保险对象参加度等几个方面构建了反应政策制定和执行效果的基于政府视角的绩效评价指标。 1.2 农业保险经营主体角度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的主体是以商业保险公司为主,同时还有农业保险互助合作组织等机构。作为农业保险的供给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是农业保险市场的主体之一,是执行国家农业保险政策的重要载体。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实力、风险承受能力,决策和行为等均与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效率息息相关。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经营主体实力、风险承受能力、经营补贴力度三个方面建立了基于农业保险经营主体视角的评价指标。其中,经营主体实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