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提高幼师生德育实效论文 论文关键词:“三个代表”幼师生德育实效 论文摘要:从学前教育学院的培育目标和幼儿老师的职业特点,论述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幼师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出德育既要面对全体,又要抓住学生个体道德的特别性;注重学校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德育与创建先进校园文化相结合,发挥先进文化的熏陶作用;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一、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重新认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 我国当代教育家吕型伟曾预言:“假如说 21 世纪的教育有什么值得担心的问题,我认为最大的可能是德育。从 20 世纪以来,世界在科学技术迅猛进展的同时人类的道德在不断地滑坡,而且似乎至今还没有找到遏制的办法。”如何面对新的时代和新的变化,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培育德才兼备、全面进展的“四有”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我认为,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如何做好幼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提供了行动指南。学习“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以此来审视我们过去的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 1.针对性不强,远离现实生活 长期以来,与传统计划体制和产品经济相适应,我们学校德育目标有两大特点:一是模式化,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德育目标单一,缺乏针对性;二是理想化,脱离学习现实生活和道德认知水平,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德育往往是以内容为中心的德育模式,只局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品质法律规范,只重视道德价值的指示,不重视道德价值的澄清;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以至使这种德育具有“灌输的味道,缺少一种自由探究、审慎思考和推理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2.制造性不足,科学化程度不高 当前德育投人与收人明显反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德育在内容上已滞后于社会的变革。具体表现为大题大作,内容空泛,一般化号召多,笼统说教的多,严重混淆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之间质的差别。在当前新形势下,幼师生的成长规律思想进展特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德育工作必须根据新的形势和学生的身心进展阶段性特点,在内容上加以更新,切实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德育内容。 3.德育方法陈旧单一 以往学校德育工作实行系统道德知识灌输、行为法律规范训练、重视教育者人格示范和现实生活中榜样典型的诱导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