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小事也是大事的症结 万历十五年一书由黄仁宇所著,是一部明史讨论著作,讲述了明朝从兴起到衰败的原因,对于喜爱讨论历史的人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籍。下面我带来的是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小事也是大事的症结。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面对他可能是自吹自擂的“被广阔读者赞许”的称号有些怀疑与惭愧。怀疑他是否真的如此优秀,却又惭愧自己阅读面窄,不经老师推举,根本不会看这本书。有些期待的我顺着痒痒的心打开这本书。 其实说起史书,大家都有些抗拒,毕竟《史记》等书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枯燥无味的感觉。但曾读过《司马懿吃三国》和《明朝那些事》的我对史书其实还是挺有兴趣的。这本书有点厚,我粗略的浏览了大部分后,明白了此书如此受追捧的原因。 “万历十五”年其实指的就是公元1587 年,这一年其实也挺普通的,并没有什么战争啊、伟大政策之类的大事,作者黄仁宇先生自己也承认:这一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那为什么要写这一年呢?难道是这个作者在欺骗我们这些读者的情感吗?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作者开头给的提示:小事也是大事的症结,这句话,我一开始并不在意,但当我一点一点读下去时,那些宛如蝴蝶效应的历史令我动容。 全书一共有七章,首先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表面上看来贵为一国之君,应该是呼风唤雨,为所欲为的。实则不然,万历皇帝是一个无奈的皇帝。他有着崇高的理想,想励精图治,但他最终还是被明朝的“礼”体系给压垮了。他没有办法随自己的意愿立心爱的郑妃之子为太子,他开始与庞大的文官集团怄气,开始无心朝政,可这些都是无用功,而他的怄气,也是明朝走向没落的原因,他看透了臣子们心中的阴暗面,看透了“礼”的弊处,但又能怎样呢?他只好放弃了挣扎,得过且过下去。 其实,当我发觉这本书有关戚继光的内容时,我不禁有些兴奋,想了解一下这位抗倭大英雄。 戚继光他有着常人难以置信的新奇的眼光,他大胆、自信、创建枪炮军,威风凛凛。但明朝以文官集团为主,他们认为动用武力是最逊的一种办法。还好大英雄他得到了一位权臣的支持,他就是当时的那个重臣张居正。张居正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可以说是他将明朝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但他最引人唏嘘的是他生前生后的强烈反差。他做事雷厉风行,十分强势,但这与当时的“文官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他忽视了很重要一点:他的理想,政治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要解决落后生产方式与政治不平衡这一难题。他忽视了被道德所代替的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