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中的身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I序如果说传统意识主体哲学乃是一套“抑身扬心”、“醉思蔽身”的哲学,如果说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乃是对意识主体哲学的彻底颠覆,那么,这场革命无疑实现的是对身体在被围剿中的一次成功突围。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唯物史观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身体哲学,但却对身体有自己独特的关照视角和主张。这种独特的关照视角和主张,本质重要地构成了唯物史观的身体思想内容。本著作主要致力于发掘和梳理唯物史观身体思想的基本内容,并阐释其当代价值。在发掘和梳理唯物史观的身体思想之前,追溯或回顾一下整个西方哲学史中的身体思想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它本质重要地牵涉到唯物史观的出场问题。在这一追溯中,考虑到典型性,作者选取了古希腊时期的身体思想、中世纪基督教身体观念和近代哲学中的身体观念,且每个时期又以典型人物的思想作为分析的问题的重点。在这部分,著作用了三章篇幅。第一章,主要讨论了古希腊时代的身体思想。我们认为,在整个古希腊时代,前苏格拉底时期与后苏格拉底时期,对待身体的态度上是有重大区别的。在前苏格拉底时期,由于特定的历史的遗风和时代生活的要求,希腊人曾赋予了人的身体和生命以崇高的地位,对身体的力量和身体的美有一种特别的崇拜。这一现象,无论是从那个时期的神话作品中还是在体育竞技中,甚或是在诗歌、戏剧、雕刻、绘画、建筑等艺术领域,都体现得特别充分。关于这一点,著作主要以神话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和雕刻艺术为例作了比较详细的讨论。但是,早期希腊人对身体的狂热崇拜,从苏格拉底开始特别是从柏拉图哲学产生之后,发生了逆转。从这个时候开始,身体遭到了无情地打压和贬斥。对于这一情况,著作主要结合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进行了分析。正如我们所见,柏拉图“理念论”的提出,决定性地开启了“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区分,且认为前者对后者有绝对的优先权和统治权。因为,按照柏拉图的理解,真理性或现实性在、且仅仅在“超感性世界”。对抽象的、思辨的“超感性世界”的崇尚,必然也就是对“感性世界”的轻蔑和打压,因此,在柏拉图那里,他把“身体”看作是“一座坟墓”,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作为古希腊哲学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的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地把人定义为“政治的动物”,且提出“理性的生活”才是真正人的生活,身体不过是一堆“质料”,是灵魂运用的工具而已。第二章,讨论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身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