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植被混凝土国内外发展情况与在国内的岩质边坡和水利工程护坡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发现植被混凝土护坡既综合了三种传统护坡的优点又弥补了传统护坡存在的缺点,在我国边坡防护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接着对植被混凝土的骨架与植生基材制备前原料选取以及制备时搅拌的方法进行阐述;在研究对植被混凝土性能影响时发现水泥与生物炭的掺量对植被种子的萌发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而骨料粒径对植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孔隙率和透水性系数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且良好的骨料级配有利于提高植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后针对国内的研究现状对植被混凝土接下来的研发提出建议。关键词:植被混凝土;制备方法;性能影响;实际应用III第 1 章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生态环境却在遭受破坏,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水利的控制与调配、道路的改造建设中,原本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层被破坏,导致大面积的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局部小气候被改变,连生物链也遭到了破坏,面对这种现象,研究具有防护结构、减少生态灾害以及能够适应动植物生长的植被混凝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水利护坡工程中,传统的混凝土护坡是以混凝土这样的硬性材料为主要建材将河水和土地隔开,水土不能进行自由交换,风吹日晒还会造成坡面的边角、表皮老化,脱落入河道中将河水污染,极大的损害了生态环境,而植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生态环保混凝土,它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腐蚀或磨损现象对环境造成污染,能够适应动植物生长、调节区域小气候并且净化水质。我国西南的高山亚高山地区在雨季经常会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形成的因素不仅仅是因为降雨的原因,还和环境遭到破坏,土质结构受到影响有一定的联系,传统的防护措施往往以安全为主,严重影响了绿色植物的生长,而植被混凝土恰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既可以防止边坡失稳带来的安全隐患,又可以解决生态失衡的问题。植被混凝土最初只是以多孔混凝土的样子应用于 20 世纪初的荷兰建筑内,用来制造非承重墙,主要是为了减轻自重,提高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没有考虑在植被上进行发展。而植被混凝土这个名词最早是日本的混凝土工学协会在 1995 年提出来的,并成立了研究委员会,主要开展对植被混凝土的研究,在 2000 年成立了绿化混凝土协会,进一步加快了植被混凝土的发展,在研发方面提出将干燥的混凝土块浸没在含有水和乙酸、稀酸的溶液中,经过浸泡试块碱性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