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开始有远见的三种迹象 我国由于家庭教养关系,很多孩子都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别人拿主意。这里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人开始有远见的三种迹象,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 什么是“远见”? 很多人谈到远见时,都在说一些大而空的概念,什么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这些概念缺乏实操性,换言之,非常不接地气。 什么是高瞻远瞩?怎么才能做到高瞻远瞩? 我们完全无从下手。 关于远见,罗振宇说过的一句话: “真正做事之人的远见,是及时掌握目前以及未来的趋势,可以从不同视角看待事物,为迭代保持充足的可能性。” 学会向年轻人学习,不断接纳新奇事物和资讯,对知识结构和技能的钝化保持必要的警惕,你就可以保证自己不被时代落下。 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所做事情的价值,从结果追溯过程的意义,就掌握了从不同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 在阳光灿烂时就开始修屋顶,不断突破舒适区,保持对事业的饥饿感,就具备了迭代思维。 总而言之,这就是远见。 向优秀的年轻人学习 “姜是老的辣”,“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对年长者的推崇,或者说年长者对自己能力的痴迷,随处可见。 小时候,我最讨厌来自年长者不分青红皂白的年龄碾压,过了 30 之后,我看到20 来岁的人,也会不屑一顾,直到 20XX 年,发生了一件事情改变了我。 有一天,我单位的一个小年轻给我推送了一个知识博主的公众号。 “姐,你平常喜爱读书,这个号是我一个学弟办的,每周发布一篇拆书文章,也有语音,很有意思。 ” 我刚开始没怎么当回事,我都读了 30多年书了,还需要看这样的文章,听这样的语音吗?万一别人的解读错了,那不是影响自己真正读懂一本书吗? 过了一阵子,他又发给我一个链接,说知识博主开课了,教人怎么解读一本书,成为说书人。 学弟送了他两个名额,干脆一起去吧。 既然报了名,就只能去学习,没想到,我听着听着竟然欲罢不能,后来把他的方法一试,真的很有效果。 由此,我开启了一条特别的写作之路——给各个听书栏目写“听书稿”。 不到半年,我就签约了好几个平台,每月看书写稿,收入竟然超过了主业。 把爱好变成赚钱的手段,这是年轻人交给我的技能。 年轻人有很强的嗅觉,他们所做的事情,很多就代表了时代的趋势。 刘润老师在专栏文章里曾提到,向年轻人学习的“后喻文化”。 这个词是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的,米德认为:“我们所有人,都要向优秀的年轻人学习,不是因为他们更理解未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