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适先生年谱》读后感 20XX 字 《高二适先生年谱》是一本关于历史文学著作,是喜爱文学著作的人必不可少的读本,你读后有什么体会?下面我带来的是《高二适先生年谱》读后感 20XX 字。 在如今大師滿天飛的環境裏,若將大師的桂冠隨意戴在高二適先生的頭上,無異是一種不公甚至褻瀆。然而隨著對高老讨论的不斷深化,隨著高老學術成果的不斷出版,尤其在讀了呂華江夫婦編著的《高二適先生年譜》後,更堅定了我們對高二適先生國學大師地位的認可。 高二適先生(1903--1977) 高二適先生是文字學家,從《新定急就章及考證》可見他厘清了篆隸、章草演變成楷行今草的軌跡,並糾正了上至顏師古、葉夢得,下至孫星衍、莊世驥、羅振玉、王國維等人的訛誤。僅此即可列入文字學大師之列。 章士釗先生《柳文指要》出版後,高二適先生即糾章二百條“可改正指要之疏陋”,“予曾呈明有六十馀處應加修訂”,公頷吾言。公逝,而吾亦衰病頻仍,原擬修訂雜稿且被封存,更兼華屋山邱之感矣”(一九七四年三月與高天受函)。章士釗《柳文指要》中收錄高二適論文兩篇:《柳子厚後題》、《跋劉賓客》。並讚揚先生“二適近年猛進,多所發明”,“發憤窮研,頗有所得”, “獨慮天書讀難盡,高亭猶自敞河源”。先生在章士釗的鼓勵下,校訂《劉禹錫集》,“欲圖與小子適並肩廁入中唐劉柳大師講壇”。先生花了廿餘年之苦工,勘定諸刻之正誤。為世人學習劉文提供了方便。即此兩點,先生應為讨论劉禹錫、柳宗元的專家而列之大師之列。 摯友林散之先生對高老最為瞭解,故在先生墓碑上題《江南詩人高二適之墓》。事實上先生一生耗費心血最多的確是在詩上。從年譜中他在《杜詩鏡銓》上的題跋,我們可以看出先生從一九四 0 年起潛心于杜詩,反復誦讀,直至因“文革”將所藏三千五百多冊書帖悉數被抄走前的二十九年中,每年必讀,共跋記了四十餘條重讀記錄,其中一九五 0 年共讀五次,可以說先生于杜詩已爛熟於心。若干題記批註彰顯出先生是一位讨论杜詩精深的專家。 二 0 一一年黃山書社出版的《高二適詩存》僅收錄先生詩五百餘首。我們從年譜中找到一九五六年高先生交待材料中的一節:“我在四川及南京交往人物,如章士釗、柳翼謀、沈尹默、汪東、汪辟疆,聚散一時,均可謂文字交深。” 我想他們之間一定會有詩歌唱和。這一點我們要感謝呂華江夫婦,用大海撈針的精神,搜求有關二適先生的點滴史料。他們居然在舊書店裏翻揀到一九四三年《文史雜誌》,其中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