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照亮教育》读后感 1500 字 《阅读照亮教育》这本书的主旨是推举大家去阅读,去多读书,是的,在现在的这个环境下,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阅读照亮教育》读后感一起欣赏! 暑假,身心轻松,畅游于山水之间。闲暇之时,我拜读了谢云老师的《阅读照亮教育》,谢老师的这本书初读之下感觉非常零碎,摸不着头绪,好像章节之间并没有什么严谨的逻辑关系,很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因为我这样水平有限的人,更乐意去看那些扫一眼目录就知道说的是什么的书。但是整本书认真看完,却不得不被谢云老师的“大阅读观”所折服。因为他所谓的“阅读”已不仅限于书本的方寸之间,小到花鸟虫鱼,大到大地山川,甚至于世相百态都是他的阅读对象。而最为奇妙的是,无论阅读的是什么,教育自始至终都是他的出发点与落足点。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普通老师与著名教育学者之间最大的差距。 书中有两个小标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是:教育的姿势。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老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不跪着,当然就是站着,就像那部电影:《站直啰,别趴下》——站直,是一种姿势,既是生理和心理的,也是精神和灵魂的。换句话说,姿势不同,感受、情怀就不同,思想、意味也不同。书中提到一个故事:有个年轻的母亲,带 5 岁的女儿去参加派对。喧闹的场面,丰富的美食,她兴高采烈地领着女儿走动,以为女儿会很快乐。没想到,女儿却一直嗯嗯唔唔。母亲多次哄逗,女儿干脆坐在地上,鞋也甩掉了。母亲生气,一番训斥、指责后,才蹲下去给女儿穿鞋。蹲下去的刹那,她惊呆了:她眼前晃动的,全是屁股和大腿,而不是刚才看到的笑脸、美食和鲜花。她这才明白女儿为什么不兴奋---她蹲下去的高度,正是女儿的身高。 故事中的孩子还是十分幸运的。因为母亲蹲下去发现了女儿观察到的一切,能够及时理解女儿的感受和心情。要是这位母亲没有蹲下去,那孩子不知会遭受多大的委屈。我们常说,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爱的艺术。按泰戈尔的说法,“爱是理解的别名”-----所谓理解,就是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就是“将心比心,人心同然”。蹲下来,不只是因为大人与孩子身高的差别,还有心灵的距离。蹲下来,也不是形式上的放低身段,而是要跟孩子站在同样的心理高度,以平等的角度和态度,去体贴他们。“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时刻想想自己做孩子时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时刻想想自己上学时最希望遇到怎样的老师,最喜爱老师做什么,最想从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