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观后感:我们追求善良,从来不是为了回报 时间可以偷走一切,但是偷不走我们的善良,所以我们应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我整理了一篇《芳华》观后感:我们追求善良,从来不是为了回报供大家欣赏! 我是一个人看了《芳华》,而且隔了这么久,在手机上看的,结束后双眼湿润,内心五味杂陈,有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 那个年代,我没经历过;但那段历史,我足够了解。文学史上著名的"伤痕文学",就是反映那个年代,而严歌苓从来是个好的故事的叙述者,但她的作品只是追忆,缺乏深度和反思。但好在这部电影中,作了一定的反思。 那一帖帖暖色的画面,活色生香的舞姿,青春洋溢的笑脸,有多唯美就有多残酷,因为最终芳华总在刹那间。 优秀的作品一定是时代的悲歌,《芳华》中我们看到个体在集体中的失语,她们的青春纠结,拧巴,灰暗,鲜有亮色;她们的芳华被时代的洪流抖落,满目疮痍,整个影片显得沉闷而灰暗,但不阻碍我们感动,我们记住了刘峰的好,记住了何小萍的善,而最后他们的相拥更让我们泪如雨下。 不管过程有多残酷,结局有多么令人唏嘘,但影片能让我们记住感动,记住真善美,在这娱乐至死的年代,已经非常难得。 一 时间可以偷走一切,唯独不能偷走善良 刘峰,那个年代永不褪色的存在,吃别人选剩下的破饺子,干其他人不同意干的脏活。 文工团大大小小的房间里,留下了他太多的身影,他修过墙,堵过老鼠洞,换过女生宿舍的烂木条。他是行走于文工团里的活雷锋,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 班长结婚没钱,他亲自做了沙发送给他;手表维修太贵,他仔细讨论,自己维修;人们嫌弃何小萍身上味重,他忍着腰伤帮何小萍完成托举。 有很多人批判刘峰太完美了太善良了,没有人味儿,这批判是多么的浅薄,在我看来,不了解那个年代就不能随意评价刘峰这个人,那个年代,不像今日,没有彻底坏掉滥掉的人啊。 刘峰的善是真实的,也是极致的。他甚至可以为了别人更需要,选择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 多年后,混迹于社会的底层,在看到林丁丁发福的照片,他选择一笑而过。哪怕他的一切拜林丁丁所赐;哪怕他的深情被辜负;哪怕他的生活如今一地鸡毛;哪怕时间偷走了他的芳华,偷走了他的一切,可唯独没有偷走他的善良。 这种善良是伟大的。 二 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这句话是对何小萍一生最好的概括。 她为了能够被善待,选择和被打成右派的父亲“划清界限”,满怀希望地走进文工团,以为在那里可以重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