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读后感:坚定信念,一往无前 牛虻一书由爱尔兰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所著,描写了意大利革命党人牛虻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一个革命者的形象。下面我带来的是《牛虻》读后感:坚定信念,一往无前。 “不管我活着,还是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欢乐地飞来飞去!” 作者伏尼契(1864——1960),英国进步资产阶级女作家,1864 年 5 月 11 日出生在爱尔兰科市,主要以小说《牛虻》而知名。该小说自 1897 年出版以来,在疆域辽阔的俄国受到热捧之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在中国,多个译者也以不同的翻译风格和表述形式出版了多个版本。牛虻为民族解放而献身的大无畏气概和传奇的人生故事深受中国广阔青年的喜爱,并影响了几代人。 小说梗概 《牛虻》以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意大利人民反对奥地利殖民统治的斗争为背景,以爱国志士牛虻的命运、遭遇和结局为线索,热情歌颂了意大利人民为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做的英勇斗争。牛虻钢铁般的意志、视死如归的精神、嫉恶如仇的品行,激励和鼓舞了一大批年轻人。 牛虻原名亚瑟,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英裔富商家庭。他从小受到家人的卑视和排挤,在苦闷和忧伤中度过了童年。后来,单纯幼稚的亚瑟因被革命同志误解,佯装跳河自尽,奔赴南美。13 年后,当他带着一身伤残重回故乡时,苦难的经历已把它磨练成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参加了反对奥地利统治者、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最后为之献出了生命。 亚瑟时代 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受奥地利的殖民统治,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思想和行动吸引着当时的热血青年,亚瑟决心献身这项事业。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亚瑟邂逅了童年玩伴琼玛并悄悄爱上了她。 后来,亚瑟向新任神父忏悔是说出了秘密革命组织的名称和自己实施革命行动的事实。新任神父随即告密,致使亚瑟和一批统治被捕。当他得知内情后,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和打击,对伪善的宗教产生了怀疑。 可惜,由于亚瑟无意中泄露了组织的秘密,被视为叛徒。琼玛的一记耳光打碎了亚瑟的心,私生子的身份击碎了他对人生、对宗教的所有向往。万分悲痛之下,亚瑟砸碎了家里的神像,留下来一份遗书,伪装了投海自尽的假象,最后偷渡去了南美洲。 牛虻归来 在南美洲,亚瑟度过了人间地狱般的13 年。流浪生活磨炼了亚瑟,他决心改变自己,决心为挽救受苦受难的世人而毅然献出自己的一切。回到意大利,他已经是一个坚强冷酷、积极老练的“牛虻”了。 13 年的流浪生活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