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抱住”孩子的生气 游戏力是一本儿童教育用书,帮助家长更懂孩子,从这篇课程中我们会学到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下面我带来的是《游戏力》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抱住”孩子的生气。 【直面调整到勇气,源自哪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当孩子还是小小婴儿的时候,他们有没有发过脾气?又是怎么学会发脾气的?孩子发脾气是否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什么目的? 思考这些问题后,会发现人天生就会有情绪,再经过生活中的种种经历,才会让情绪越来越复杂。既然是天生的,那么情绪就一定有用,当然也一定有负面影响。 咱们就以“输不起”为例,他们会发脾气是因为在意输赢,在意被人认可,在意自己不够“好”,而这些在意就能引起父母注意,是不是家庭的精神环境还需要再调整一下。 当爸爸妈妈能意识到情绪的“有用性”,对接纳情绪就有了可能,而这个可能,就是爸爸妈妈随机应变想出游戏的基础,由对抗变为合作。 【抱住”孩子的生气】 接受(允许)孩子有情绪,也要接受(允许)自己有情绪,注意,接受情绪不等于接受情绪的宣泄,情绪是感受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情绪宣泄是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就可能损害自己损害别人。接受自己有情绪,不是给自己找借口发脾气,而是让自己有看到和面对情绪背后的需求的机会,而能让自己及时意识到此时此景中,除了自己还有孩子,我们习惯性的做法是不是就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好了,这节课李岩老师就分享了他是如何处理孩子写作业发脾气的过程,讲得非常详细,很有操作感。同时,提出了 5个问题: 1.孩子发脾气时,要不要先问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2.孩子发脾气的过程中,假如出现了摔东西的行为,要不要立马制止,叫孩子马上捡起来? 3.孩子生气时想一个人待一会儿,要不要同意? 4.孩子生气时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时,比如要吃冰淇淋,要看电视,要不要同意? 5.孩子生气时可能会指责控诉父母,而这些指责和控诉通常不客观甚至不是事实,这时要不要向孩子解释或是立马指出这不合事实? 先不给答案,先说一个亲子专家的一句话:你怎么对待孩子,孩子就怎么对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