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观后感:什么才是爱情 《浮生六记》这本书作为一部流传 200多年的国文珍品,给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的美好爱情,什么样的感情才能被称为爱情呢?接下来大家一起随我来看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吧。 读过《浮生六记》,才知什么是爱情。 作为一部流传 200 多年的国文珍品,一部影响深远的清代文学的扛鼎之作,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在文体特征上对《红楼梦》的借鉴和化用,被誉为“小红楼梦”。 作者沈复是乾嘉之际,苏州的一个无名文人,他虽没有一流的文采,却有着一流的胸襟和见识。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显得芬芳细腻,也在东方意境里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 1924 年,《浮生六记》被俞平伯整理标点,首次以单行本印行,受到广阔读者的喜爱而流传开来。1936 年,林语堂又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并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而这个被幽默大师林语堂慷慨点赞 "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就是沈复的妻子——陈芸。 她是沈复的表姐,比沈复大十个月,却温婉贤良。她能谈诗论文,陶情适趣;会侍弄花草,品茗之香;会刺绣女工,相夫教子......因为她的存在,使得这本俨如一块纯美水晶的《浮生六记》更加晶莹剔透。 林语堂之女林太乙说,“父亲的理想女人是《浮生六记》的芸娘。他爱她能与沈复促膝畅谈书画,爱她的憨性,爱她的爱美。” 《浮生六记》是沈复写给妻子陈芸最动人的情书。全书虽是文言写成,但读起来却毫无生涩晦难之感。 着重描述了沈复和妻子陈芸志趣相投,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同意身处乡野间的竹篱茅舍,共相白头的真挚情感和美好愿望。然而由于困苦生活的煎熬,这种美好的理想并没有达成。 有趣,方能相映成趣。 英国诗人王尔德说:“这世上美丽的脸蛋很多,有趣的灵魂却很少。”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对于蚊子,我们一向厌恶至极,而沈复却将它们活捉到帐内,以烟喷之,使之冲烟飞鸣,作为青云白鹤而观。少年时的沈复就表现出纯真的一面,而纯真总是有趣的。 陈芸生而颖慧,学说话时,给她读长诗《琵琶行》,就能很快背诵。四岁时父亲便去世,家中只有母亲金氏与弟弟克昌,家境一贫如洗。她却凭借刺绣织染养活了一家三口,还送弟弟上学,不缺其从师学费。 刺绣闲暇,又慢慢学会写诗,写过“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妙句。这让沈复惊叹她才思隽秀的同时,便向母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