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读后感:不将就的婚姻才不会精神出轨 《洗澡》是杨绛先生的长篇小说,当中洗澡是个隐喻,书中主要描写的是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思想改造的事件。除了思想改造的主线外,更牵动人心的当属姚宓、许彦成和杜丽琳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 许彦成是心无旁骛、一心求学的知识分子;杜丽琳是富家小姐,“标准美人”。平常追捧杜丽琳的男生很多,反而使她厌烦,更希望找个“老实人”。许彦成的淡然既让她有些求而不得的失落,又怀疑这是他欲擒故纵的伎俩,结果一厢情愿地喜爱上这个“书呆子”,竟主动向他求婚。许彦成父亲早亡,母亲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不免总提及他的终身大事,他本不懂情爱,也不懂拒绝,料想结婚也就免去了母亲的念叨,于是和杜丽琳组成了小家庭。 婚后两人生了一个女儿小丽由许老太太带着,生活依旧平淡。许彦成赴英国进修,待到杜丽琳也前往英国时,他便又得了去美国的机会,两人重新分居两地。解放后,许彦成坚持回国,杜丽琳虽不情愿也跟着丈夫回国,两人应邀在文学社做讨论员。 虽然两人之间不存在真正的爱情,许彦成觉得杜丽琳俗气,但彼此也都习惯了多年来的生活方式,生活本可以这样平淡地继续,直到姚宓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 姚宓是已故文学社姚社长的独生女,出身书香门第,本也是小家碧玉,但天不遂人愿,姚宓上到大学二年级,父亲突然离世,母亲又禁不住打击中风瘫痪。姚宓不顾当时未婚夫的反对,遣散佣人、变卖家财送母亲去德国治疗,自己也荒废了学业,终日在家照顾。黄天不负有心人,母亲总算脱离了危险,可她的婚事却因此黄了。解放后,姚宓因为大学未毕业,只在文学社负责管理图书,她喜静、爱读书,这对她倒不失为好差事。 许彦成与文学社里那些倚老卖老、滥竽充数和迂腐的讨论员不同,他不关怀政治动向,只想一心做学问。他常去图书馆借书,又听说了姚宓的身世,两人言谈之中发现志趣相投,交往中逐渐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互生情愫。可惜彼时许彦成已是有妇之夫,虽也动过离婚的心思,却被姚宓劝阻,两人约定只做君子之交。 情 杨绛先生自己在序中写道这不是一部有明显主角的小说,她是想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写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然而多数读者们还是不约而同地将许彦成和姚宓看成男女主角,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许彦成的正牌妻子杜丽琳反而成为夹在姚许二人中的阻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三人之间彼此的感情。 姚宓 假如十几岁的年纪读这本书,我必定是倾向于姚宓的,她知书达礼、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