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五重境界·;教状态》读后感:专注是一种非凡的品质 《老师的五重境界·教状态》一书由万玮所著,是一本教育随笔记,通过教育随笔我们找到教学路上的方法。下面我带来的是《老师的五重境界·教状态》读后感:专注是一种非凡的品质。 很多年轻的班主任都希望把工作做好……这个问题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容易,因为讲上去都是一些简单的道理;困难,是因为真正去实践这些道理,却需要非凡的品质。专注,便是其中之一。 ——万玮 在谈专注是个非凡的品质之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说明专注的目标要明确及正确。程璐老师(事例中的名师)专注于开办班级博客,这件事情费时费劲费心思,且短时期内对于成绩的提高效果不会太明显。但是从长远看,从致力于班级管理长治久安的目标看,这个方法无疑深得家长和学生的心。它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生的精彩,让那一方共用的教室成为每一个人成长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生产分数的地方。学生能够在以自己为素材的鲜活事例中,反反复复思考,回顾,反省,汲取各自所需的动力。 总而言之,程璐老师是个目光长远的人,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上选择了看似见效慢却更有用的方法,因为他专注的是德育,是内驱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因素。这让我想起了《读者》中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中国人和德国人竞赛做工程:中国人很快动工;而德国人却还在慢慢画图纸,讨论琢磨一个个细节。结果可想而知,德国人尽管速度慢了,但是效果却是最棒的。原因很简单,德国人专注的是工程的质量,而中国人专注的是工程的速度。要抨击当下教育的急功近利,这个例子很适合。再细思,德国人在琢磨的过程中,是不会去理会进度,以及速度的过程性考核;更不会去理会竞争者的进度。就像程璐老师在做“班级博客”时,不会心心念念算计它对分数的作用,这种对过程质量的专注保证了结果的纯粹。这就是正确及明确的专注。 和程璐老师一样,万老师笃信教育的目的是育人。人育好了,状态好了,成绩自然差不到哪里去。学生懂道理,有内驱力,老师也就不再是“赶尸人”。反观当下,短期成绩提升是可见的衡量标准,是短期鞭策,题海战术容易达成的。但是在这期间,当老师的心思全部放在成绩这一标准的追逐上,其它的事情显而易见也不会做,也等不起。谁最倒霉,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战术的人;谁同意去等?没有人!有名师说:教育是一种温暖的等待。说的多好,孩子的状态不佳时,除了耐心辅导,等待他慢慢醒悟,难道还有比这更真正实效的方法吗?那些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