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池塘之底的歌声 《放牛班的春天》这不电影大家都看过吗?我前几天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之后想了很多,真的是非常有感触,下面这篇观后感和大家一起欣赏! 翻开你们的面容 闪耀的笑脸里 埋藏着童话般的故事 不是遗忘了的 那双关于天使的翅膀 不是世俗的 那涂鸦的夸张的妆容 池塘之底 邂逅你们的歌声里 是小小宇宙里 爆发的时代 私奔 你们的梦想 走进放牛班的春天,走进池塘之底,那一群孩子就这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走进了我的生活。一部小小的影片,不关乎很多的商业因素,没有爱情的渲染,但是就是一种淳朴,一种关于宽容、关乎梦想的。一群被世人厌恶的孩子,遇到一个天使一般的老师,从此他们的故事里有了更多的浪花。而那一群孩子,哪怕有一刻成了别人眼中的恶魔,在马老师的眼中便成了最美的天使。瞭望他们人生未来的路,被人遗忘的他们,终于有人同意为他们伸出援手,音乐给了他们自由的灵魂,引领他们走向了更加美影片一开始,有一扇铁门,铁门内站着一个小孩,他是那么的懵懂,他是那么的纯净,父母过世了,他却依旧同意等待着他们,因为他人小,但是他的心里希望充满希望。希望在这么一群孩子眼中,但是无望的眼神在校长眼里,在那些终究无法走进他们内心的人的眼里,他们呆在了池塘之底。马修见到的是一群淘气捣蛋的孩子,恶作剧的他们让学监进了医院。他像每一个新来的老师一样对即将接任的孩子们充满信心,他觉得没有什么无法改变。是马修老师的信任、宽容、坚持、激情、爱心让孩子们最终能够放飞自己的心灵,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这部影片中我最想谈谈的便是关于教育的问题。 这群孩子从来都不会被校长肯定,哪怕他们做到了很好,校长也会弄觉得他们已经无法挽救。在这部电影中,学校用“行动-反应”式的惩戒方式去禁锢他们。这是一种缺乏人性关怀的教育体制,孩子们用他们更进一步的叛逆、淘气、孤僻来回应这种惩处。对于问题学生校长始终是觉得唯有通过严惩才可以维护纪律,其实这是一种以暴制暴的行为。在我们现代的学校管理方式中,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很多的老师或者家长也觉得以暴制暴是最好的方式,而不同意走进他们的内心,不同意去发掘他们。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他们带着天使的光环而来,只要我们同意走近他们,他们是可以走到最后的。校长没有做到这一些,可马修老师做到了。他始终觉得自己是可以感化他们的。他替孩子们承担责任;对孩子们对他的恶作剧放在自己心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