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我们都不同意吃不起药等死 《我不是药神》即将上映,从里面我们能够看出来很多问题,其一就是我们现在的药品价格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相关的文章,希望大家看完之后会有所感悟。 看完《我不是药神》的点映,八舌君就知道这片子会爆。 朋友圈一直看到有人在夸,说它取材大胆敏感,也反应了目前国内医患之间,甚至制药公司与患者之间存在的矛盾。 也就是说,对于《我不是药神》来说,电影以外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度,已经超出电影本身。当然了,评论的倾向也不是一边倒的,比如类似于下面这样“踩”仿制药的回复,也得到了大量支持。 “支持正版,保护专利权”的口号都会喊,但是没钱就没命,怎么办? 去买廉价仿制药,治了病,结果影响大型药企的收益,好像又害了更多人? 进口药不进医保,人民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进口药进了医保,药企数亿的研发费用,谁来报销? No Money No 药,No 药就 DIE,合理吗? 八舌君今日来帮大家捋一捋,究竟如何看待国内患者吃不起“天价药”的普遍情况!! 1 我不是药神,我是药侠 故事情节改编自真实事件。20XX 年,徐峥饰演的保健品店老板程勇,手头拮据,上有得了血管瘤病的老父亲,下有即将被前妻送出国的小儿子。 突然有一天,王传君饰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吕受益,找上程勇,希望他帮忙从印度代购仿制药——印度格列宁,并且同意支付高价代购费。 程勇起初是拒绝的,一方面他认为这是走私,是犯法;另一方面,当时走私还没改名叫“代购”,想必心里多少有点抖霍。 那吕受益为何要吃印度格列宁呢?因为正版的格列宁,需要 4 万人民币一瓶,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而且这药必须持续吃,药断了,就等死。 病人不想死,走私药有钱赚,于是程勇去印度的仿制药厂,拿到了大陆的独家代理权,500 元一瓶进货价,他卖给患者4000 元一瓶。 这卖仿制药的过程中,程勇内心的价值观也在慢慢波动,从一开始为了赚钱,到最后不盈利甚至亏本卖药,单纯为了救人。 影片最后,他因走私假药被判刑 5 年。 而真实的事件是,当事人陆勇,本身也是病患,由他带头,和病友一起从印度进口仿制药,并分文不赚,转手给病友病友续命。最终法院的判决是无罪。 可以看到,这一次法律处理手段,非常靠近人情,恩,为法院打 call。 2 谢谢你的不仗义 电影进行到中段,徐峥饰演的程勇,为了不再冒走私被抓的风险,将代理权转让给他人,并且洗手不干了。 两年后,由于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