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阅读吧,打快乐灵之窗 《影像中的教育学》一书由陈大伟所著,通过对电影的解读来品位人生的大道理,你读后有哪些感悟?下面我带来的是《影像中的教育学》读后感:阅读吧,打快乐灵之窗。 书是一盏灯,是一个纯净而遥远的地方。它可以让你在繁杂、喧闹的世间“找回宁静的心”。趟过光阴的河流,度过欢乐的暑假,在此期间,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的《影像中的教育学》伴我度过了许多个美好而又满意的夜晚。 在这本书中,陈教授选择了《一个都不能少》、《叫我第一名》、《生命因你而动听》、《三傻大闹宝莱坞》、《当幸福来敲门》、《摔跤吧!爸爸》、《放牛班的春天》、《热血老师》等 30 余部教育电影反复品鉴,多次讨论老师的教育理念、自我认同、专业成长、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职业规划,乃至人生选择、人际沟通等问题,这是电影与教育相结合的一个漂亮的春天。读完这本书之后,无论是讨论自己为人师的个人生活还是思考教育工作的生活,它都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幸福的光芒。跟着陈教授,或者追看电影,或者沉醉在书中,听听陈教授的娓娓讲述。 教育学家怀海特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具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别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他们的专业知识可以给他们进步、腾飞的基础,而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的文化,使他们有哲学般深邃,又有艺术般高雅。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考生”,而是教“学生”,是教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是把学生培育成有生活智慧、能运用生活智慧的人。陈老师这本书借教育电影的文题向我们分析里面所透露出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旨在给一线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到一些启发。 《三傻大闹好莱坞》在这一篇章中关于教育目的,陈老师写得很清楚:“学生来学校学什么?不是学‘考’,而是学‘生’。他们要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是学生到学校里学习的意义,也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老师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的本领,获得生活的智慧,并体验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尊严,这就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用一句话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全面进展的人。只有全面进展的人,才能更好的生存、生活、体验生命的意义和尊严。 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主角马修始终关注孩子的成长,他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学生,收入和损失并不重要。马修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能为学生们做什么?”同时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能为学生们做些什么?这不仅仅是一部具有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