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月与末日》根子试解末日与再生

《三月与末日》根子试解末日与再生_第1页
《三月与末日》根子试解末日与再生_第2页
《三月与末日》根子试解末日与再生_第3页
《三月与末日》根子试解:末日与再生 末日与再生----根子:《三月与末日》试解 文/剑郭琴符/ 《三月与末日》写于 1971 年夏,此时作者根子(岳重)满了 19 岁(他出生于1951 年),有可能就写于他 19 岁的生日,即将开始他 20 岁的人生历程的时候:三月。从诗歌的文本看,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关口,究竟是什么样的关口?第一句“三月是末日”就已经回答了:生日的葬礼,同时也是再生的洗礼。 中国人是没有多少关于“末日”的真正概念的,因为这是一个宗教概念,《圣经》中著名的《启示录》就是关于末日的描述,但作者那一代人阅读的范围比较广泛,而且他们互相交换书,互相比着读。我记得《批判哲学的批判》的作者李泽厚先生也是知青,他就是在插队期间精读了康德的三大批判的。假如我猜想得不错的话,根子也阅读过大量的西方经典,包括《荒原》,《四个四重奏》。 《圣经》就更不在话下了。而且,看根子的简介,他是搞声乐的,他的家庭极有可能是音乐世家,所以,假如他的诗歌中出现了音乐结构性的东西,就毫不奇怪了,因为音乐就是他的血液。同时,一个文化世家,藏书必定是少不了的,这也印证了他的阅读范围以及他所受的文化熏陶。 时间戳和主部主题确定了,我们接着看他的“末日”概念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性质。 从“这个时辰”开始的第二段,可以看做主部主题的第一次展开,颇似马勒的《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往往是最重要最复杂的,听懂了第一乐章基本上就等于听懂了整部交响曲,因为音乐的全部主要动机都在这里,后来的乐章基本上只是添加新的冲突,新的解决,深化主题的,当然,最后一个乐章(通常是第四乐章)也很重要,可以看作是结论和再现。我们看到,在诗的第二段,主要元素出现了:时辰,大地,春天,我。 1.时辰。承继第一段“三月是末日”中的时间元素,代表了诗歌文本贯穿首尾的逻辑线索。我们都在时间之中,只有上帝在时间之外而且制造了时间,这是创世的关键。我们受时间绞索的束缚,永远飞越不出大地(后来的飞越也不过是在心中的飞越,“无羽的翅膀——冷漠”),当春天“恫吓我”:“原则/你飞吧,像云那样”,作者说: “我是人,没有翅膀”,想一想让原则飞,为什么是“恫吓”?(我个人认为“春天”知道:原则也好,人也好,都离不开大地,飞得越高死得越惨。)这一行再次说明这首诗具有《圣经》的文化背景:在全知全能的神面前,人什么也不是。即使妄图飞越迷宫的伊卡洛斯,也会受到太阳的焚烧,跌得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范哲铺+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想你所想,急你所急,你需要的都在店铺里可以找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