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第一期观后感 《一本好书》是最近讨论度很广的一个综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能算是一个综艺,是液体钙表演者一个演员的乐园,《一本好书》第一期观后感范文请欣赏! 早先就在豆瓣、知乎日报、锤子便签里多个平台看到《一本好书》节目的推举,直到最近才开始真正翻出来看,看罢最新的《三体》越发觉得剧场道具虽然有限,但是演员的舞台能力却足够撑起整个演出。恰如其分的掌控好节奏分别把刘慈欣三部曲中最引人注目的开篇演绎了出来。由于自己对题材相对熟悉,所以这一次的触动并没有意料的那么深。 相比之下,昨晚终于看完(说到终于是因为节目时长 90+分钟,而大块的时间已经很难得,只好分了三次看完)对自己的才真的称得上是灵魂的冲击。以至于今日早上凌晨四点就忍不住起床去外面呼吸空气。 随着自己迈开晨跑的步伐,思绪飞转。回到演绎停段的讲解。让我自己不由得想到了三个问题: 一:天才和疯子在常人眼里无法区分,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那些看似不平常的人呢? 说说自己的想法,前些年在读大学读过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描述了作者去精神病院探望里面的“疯子”并将与他们沟通的内容整理成为一本书并发表出来。虽然没有认真的去考究里面记录的是否属实,但是里面的故事却总是带着或科幻,或魔幻的色彩包裹着我。让我总是不由得思考,会不会这个世界就是想他们口中的那样,石头其实也会思考,我们身边的人也许也有进化返璞(拥有原始感知能力,由于人类智力行走之后渐渐褪化)的现象出现?还有时空穿越…… 他们到底是疯子还是被我们误会了的天才? 可是说这些人可能距离我们的生活有点遥远。放眼当下,我们身边又有没有哪些举止异常,又无法理解的人呢?一定有。我自己的班上就好几位,在我眼里每一个多动,或者沉默的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天赋,和孩子们接触的一个月以来我一直在默默的观察他们,很希望能够努力来发现孩子们独特的天赋,真正的天才往往是不被理解的。就像《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一样,一生穷困潦倒,死后他的画作才成为天价。而我们所能够为他们做的,或许是极大限度的包容吧。即便我们做不到剧中德克那样人格同化无私付出,但是尽可能的不损害他,保护他的基本生活是比较容易实现并且像是一件“风险投资”这样的事情吧。 天才有天才的逻辑,我们不应该强行把他拉到常人的逻辑当中来。假如你这么做,那就是谋杀。 二:假如斯特里并没有觉醒,德克却提前发现了他,这时候天才不同意发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