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备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2025-0595 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8.9%。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 年,我国塑料产量为 519 万吨,进日塑料近 600 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 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 211 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据调查,XX 市生活垃圾的 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 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 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 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 10 万吨。XX 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 23 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 2.2 亿个,废农膜约 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白色污染的危害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进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的危害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 1—5 年;橘子皮 2年;易拉罐 80—100 年;塑料 100—200 年;玻璃 1000 年。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当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 100 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当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你看:秦淮河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树枝上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