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不损害”:关爱铸就安全在安全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安全理念,叫“三不损害”。即“我不损害自己、我不损害他人、我不被他人损害”。这一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核心,对保障生命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安全文化的进展,现在这一理念升级成了“四不损害”。“四不损害”是在原来“三不损害”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我保护他人不受损害”。它充分体现了工作中人与人相互关爱的重要性,闪耀着人性 “情感”的光辉。它让生命安全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安全的对立面是危险,保障安全就是消除危险。那么什么是危险?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三个人争一壶酒,互不相让。于是定了个规则:每人说出一种危险情形,谁说出的情形最危险,谁就赢得酒喝。甲抢先说:“百岁老翁攀枯枝”;乙也不甘示弱:“三岁小儿爬辘轳”;最后还是丙厉害,来了一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潭”。说完,抓起酒壶一饮而尽。显然,假如我们作裁判,酒肯定也会判给丙。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甲说的情形固然危险,但老翁能够认识到险情,可以实行防范措施,也可以接受他人帮助,危及生命的可能性并不特别大;乙说的情形更加危险一步,三岁小儿不可能意识到危险,也没有自我保护能力,不过他还是有被别人发现并解救的可能,故也不一定就出事;丙说的情形则是绝对危险,本人看不见,马也看不见,关键是黑夜里,别人也看不见,其结果肯定是连人带马掉进深渊。所以,什么是危险?身处险境并不是真正危险,身处险境不自知才危险;身处险境不自知还不是最危险,身处险境既不自知又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才是最危险。由此可见,人在关键时刻得到他人关照和关爱是何其重要!我们需要相互关爱。人组成了社会,员工组成了企业。虽然大家各有分工,但离不开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互帮互助。团结互助是我们工作中战胜困难、取得成就的关键,同样也是杜绝事故、确保平安的关键。每个现场作业中都会有不安全因素,通过各种安全措施的实施,可以将危险降至最低。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保证自己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处在“意识高度警觉、头脑高度清醒、精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自我保护意识再强,也难免有一时的疏忽、大意甚至犯糊涂。而这一时的失误则可能酿成大祸,“一失足成千古恨”。假如大家留意观察周边的安全情况,关键时时刻刻提醒身边的同事,发现“三违”及时制止,就可能防止一次事故,就可能挽救一个生命。我们应该相互关爱。“高兴奋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这是大家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