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在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深化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愈发显现,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逻辑学为人们提供有用的逻辑知识及逻辑思维方法。教学中由于逻辑学涵盖大量抽象概念,因此学生在最初接触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适应感甚至有抵触心理。PBL 教学法在逻辑学教学中的运用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流之一。 关键词:PBL 逻辑学学习方式 普遍认为我国逻辑学讨论始自 20世纪 80 年代。逻辑学从功能上看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为人们提供有用的逻辑知识及逻辑思维方法。人的思维必须具有严谨性和准确性,人们在生活、工作沟通中都要讲究逻辑,表达思想时不容模糊其辞更不可以自相矛盾,不然人们就会无所适从,社会生活就会陷于混乱。思想表达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推断、命题、推理、证明、反驳这些思维活动。一般情况下逻辑学课程开设是在大一上学期,由于是初次接触逻辑学,内容中的概念、内涵、外延命题、推理等逻辑术语显得过于抽象,不易于理解,学生对逻辑学的学习容易产生畏惧心理,进而产生抵触学习情绪,从而不能达到学科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加之逻辑学课时较少,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增强逻辑学的教学效果,培育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接受并理解大量逻辑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当前本学科讨论热点问题,在逻辑学教学中移植应用 PBL 是教学中的一个大胆尝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PBL 的概念及特点 (一)PBL 的概念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简称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1]。美国南依利诺斯大学的霍华德•白瑞 斯 ( HowardBarrows ) 和 安 • 凯 尔 森(Annkelson)博士则认为“PBL 既是一种课又是一种学习方式”。PBL 最早应该是从医学教学过程中产生的。1969 年美国神经病 学 教 授 Barrows 在 加 拿 大 麦 克 马 斯 特(mcmaster)大学制订了一个“三年规划”。这个全新的三年规划标志着 PBL 的诞生。新的三年规划产生原因是:该校临床医学老师注意到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在课堂和考试中的优异表现与他们临床上笨拙的实际操作之间的关系。学习成绩好、考分高并不等于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强。PBL的产生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 题 的 技 能 和 自 主 学 习 能 力 。 1983 年 ,Schmidt 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