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 平台市场分析论文 一、P2P 平台核心竞争力分析及国内平台的主要瓶颈 (一)国外 P2P 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国外主流 P2P 平台的进展历程可看出,成功的关键在于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模型的应用和开放、透明、高效的平台运行机制。 1.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风险模型以美 国 为 例 , 其 三 大 私 营 信 用 局Experian、Equifax 和 TransUnion 保存有大约 360 亿份消费者信用报告,每年发出约 30 亿份新报告,能覆盖两亿名消费者。另外,由 Fair&Isaac 公司开发的 FIco 信用评分模型所得出的个人信用评分,也是美国 P2P 网贷平台进行信用评估所采纳的重要数据。P2P 平台通过海量数据采集和成熟的信用评分模型,使纯线上信用贷款得以稳健进展,解决了违约问题及线下贷款审批流程长、速度慢的问题。 2.开放、透明、高效的平台国外P2P 平台的本质是纯线上的个人对个人信贷撮合中介,通过充分开放,可发挥互联网长尾服务优势,撮合、聚拢分散的个体,实现规模效应,并因此成为银行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平台服务的核心是更好地撮合借贷双方,扮演中介的角色。例如充分披露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相关的信息,提供分析工具、沟通工具等,为投资者的独立分析提供依据,对每个项目投资起点金额不做限制,以鼓舞投资者通过投资多个不同的项目分散风险;同时,对借款金额设置较低的上限(如 Lendingclub是万美元),控制单个项目规模,以提高撮合成功率。 (二)国内 P2P 平台进展的主要问题与国外不同 国内 P2P 行业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政策的“三无”状态,使得其进入成本极低,市场环境不成熟、投资者不成熟,导致国内 P2P 平台的进展路径与国外出现了较大偏离。目前,国内 P2P的共性问题是 P2P 业务仅有其形未得其神。尽管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国内征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也逐渐背离了 P2P 的本质。平台缺乏以风控模型为核心的平台竞争力,演变为线下企业贷款的线上销售。长期来看,缺乏数据积累,难以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信贷服务闭环。此外鉴于互联网企业与银行各自的特点,又存在以下不同的问题。 1.互联网 P2P 平台的主要瓶颈(1)品牌知名度不够,缺乏投资者信任由于 P2P 行业是新兴产业,不论是通过引入风投还是由地方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进展起来的 P2P 平台均缺乏知名度。尽管有部分平台通过第三方平台增信,但在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