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与 TBL 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应用 PBL 和 TBL 教学法的比较 PBL 和TBL 教学法是相对于传统的老师讲授的方法,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精神。由于这两种方法各自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特点的不同,PBL 更加注重实际工程的应用,而 TBL注重团队合作以及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重。 PBL 和 TBL 教学法的结合应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因对象、内容不同,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法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应认识到 PBL 和 TBL 教学法的利弊,结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法,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势,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通过表 1 可以看出 PBL 教学法对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非常有效。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正是以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基础,因此非常适合在该学科中应用 PBL教学法。同时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综合应用模电、数电、EDA 软件、单片机等电子技术,包含的知识面相当广,单纯采纳 PBL 教学法对学生能力要求和跨学科能力太高,也会使得教学目标不够清楚。而且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内容难度跨度较大,尤其是在难度最大的设计性实验时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必须要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 因此,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中将 PBL 教学法与 TBL 教学法相结合,针对该门课程三个层次实验(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各自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综合应用基础性实验(如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门电路等)主要是考核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内容较为简单,可以只采纳 PBL 教学法。老师只需要给出实验设计的问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不需要进行分组,培育学生自主的动手能力;综合性实验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单一的学科,考核的知识可能是跨学科多个知识点,比如“基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实现”结合了单片机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三门课程的内容以及 EDA 仿真软件的应用。综合性实验最明显的特点是跨学科。老师只需给出实验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学生自主选择决定学习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体现了典型的 PBL 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具体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纳分组讨论,单人完成或按组汇报两种方式;设计性实验在三个实验层次是难度最高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单独完成,同时老师还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及知识点,适合采纳 TBL 教学法分组讨论,按组汇报。同时设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