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SMS 中的与“不符合”初看字眼,觉得“危险源”与“不符合”是两个概念,完全不可能混用。但不少受审核组织对这两个词理解不准确,甚至会将“不符合”当作“危险源”进行辨识,导致企业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过程当中进入一个“死循环”,做无用功。例如,某企业在危险源辨识时,将酒后驾车作为危险源。在风险评价时,由于考虑酒后驾车是违反法律的行为,被评为较高风险等级危险源,因而在风险控制策划时提出的措施为编制《驾驶员管理办法》并予以实施。审核中发现,该企业早就有此规定且贯彻较好,仅是出于一种担心将酒后驾车作为危险源对待。事实上,不应将酒后驾车作为危险源进行辨识,而应将其理解为不符合,按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要求予以管理。GB/T28001—2001 标准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损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将危险源辨识定义为“识别危险源的“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将“不符合”定义为“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其结果能够直接或间接导致损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从这些定义中可以看出,“危险源”及“不符合”均会导致损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组合,这是两者的共同地地方。但认真推敲,会发现两者包含了不同的含义,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危险源”强调“根源和状态”,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针对高风险等级危险源进行风险控制策划达到管理目的,实现管理业绩。“危险源”是一种客观存在,即目前的控制状态下可能会导致损害的风险状态,而“不符合”强调“任何与工作标准、惯例、程序、法规、管理体系绩效等的偏离”,而不是存在。前者强调目前的管理状态可能导致的损害,后者则强调偏离目前管理要求导致或可能导致的损害。这是两个概念本质上的不同地地方。根据前述定义,就酒后驾车而言,在不同条件下既可能是“不符合”,也可能是“危险源”。如某组织管理较乱,存在酒后驾车现象,也无相应管理规定,则酒后驾车是一种客观存在,在危险源辨识时应将其视为危险源。假如风险评价认为该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较高,因而制定《驾驶员管理办法》并予以实施,就降低了酒后驾车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从而实现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增值作用。与此相反,另一组织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对驾驶管理相当严格,不存酒后驾车现象,就不应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