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运动:你的隐忍只能换来变本加厉的行为 信任大家都知道 Metoo 运动吧,是女星艾丽莎·米兰诺等人 20XX 年 10 月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温斯坦性侵多名女星丑闻发起的运动,是反性侵的活动,接下来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来看这篇文章吧。 疫苗事件一波未平,Metoo 运动一波又起,从公益圈大佬开始蔓延到“文坛圣地”。文坛是不是圣地不好说,不过一些披着斯文人皮内里污秽发臭的“老师”,“前辈”还是大有人在。侵犯案件发生后,部分旁观者质问受害人:为什么一开始不拒绝? 这种恶性事件发生的一刻起,不是亲身经历者是无法体会当时受害人内心的矛盾与惶恐,瞬间的空白与犹豫都将成为犯罪分子下手的时机。不是当事人,你永远无法理解,更没有资格质问。 当初 Metoo 运动在国外盛行时,我回想自己的过往。只能说,每一位女性都是潜在的受害者。而不同的结局在于:正在案发时有人经过,给了你逃跑的机会;或者你豁出去了,老娘什么都不要也要跟你死拼到底;假如没有陌生人闯入,又无法抵抗时,我们就要时刻保持清醒,再每一次可能被侵扰之前未雨绸缪。因为犯罪分子长期浸淫在污秽之中,你的一丝丝动摇或默认都会成为它们肆意发作的理由。 十年前,我还是出入职场的小白。因为当时我做销售工作,不得已出入一些酒局,平均一周两三次。现在的老公,当时的男朋友对我醉酒晚归很是气愤。我埋怨他不够理解我的苦衷,后来明白,男人嘛,他最清楚酒局上的女性对于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渐渐地,我减少外出应酬,间或几次以吃头孢为由避开喝酒。如此小心,我还是遇到了一个很恶心的人。这件事我没有跟任何人提起,今日说出来是希望借着Metoo 的影响,让女孩们提高警惕! 当时销售部的业绩不错,主管请客聚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很多人都喝得面红耳赤。我不想因为喝酒与男友争吵,所以在酒桌上尽量保持低调,大家敬酒我也只是浅尝辄止。聚餐结束后,因为跟领导家顺路,我们打了同一辆计程车回家。到了我当时租住的小区门口时,主管突然下车说要送我到楼下。 他当时没有不轨言行,我也不好发作。到了楼下,他又执意要送我上楼,从他的言行表情中我确定自己不是过于敏感。我克制自己,礼貌拒绝。 至今我都记得他当时丑陋的样子——面红耳赤,两眼放光,眼神闪耀不定。当时的我并不害怕,只是觉得他好可笑。不害怕是因为男友在家,我一嗓子就能喊他下来瞬间 KO 他;好笑是因为平日里平易近人的好领导,竟然有两副面孔。 送我到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