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EA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FMEA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是一个“事前的行为”,而不是“事后的行为”。为达到最佳效益,FMEA 必须在故障模式被纳入产品之前进行。由于产品故障可能与设计、制造过程、使用、承包商/供货商以及服务有关,因此 FMEA 又细分为设计 FMEA、过程 FMEA、使用 FMEA 和服务 FMEA 四类。其中设计 FMEA 和过程 FMEA 最为常用。FMEA 的又可称是PotentialFailureModeandEffectCriticalityAnalysis。早期的 FMEA仅是可靠性分析中的一种定性方法,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讨论各种潜在失效模式及其以产品功能的影响,后来推广应用到产品性能分析及制造过程和服务过程的分析上。90 年代后期,汽车、电机、电器等行业先后都把 FMEA 引入到质量管理体系中,其中汽车行业还把其作为质量体系(QS9000)的五大手册之一。FMEA 作为一种预防性技术,在军工、航空、核工业等高风险的领域里,它的使用可以减少或消除因设计缺陷而带来的更大损失,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在更深化介绍 FMEA 之前,先对于一些词作一下解释。*失效(failure):是指产品丧失规定功能的状态,又可译为故障。失效与故障在含义上略有差别,失效是对不可修复产品而言;故障是对可修复产品而言的。这里的失效(failure)含有这两方面的含义。*失效模式(failuremode):是指产品失效的表现形式,如材料的弯曲、断裂、零件的变形、设备安装不当等。*潜在失效模式(failuremode):是指可以发生,但不一定非得发生的失效模式,这时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制造和装配过程当中认识到或感觉到的可能存在的隐患。*后果分析(effectanalysis):是指一种失效模式若发生会给顾客带来的危害性(criticality)有多大,在 FMEA 中的危害性包含三层意思,并都设法定量化。这三层意思是:a)一种失效模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度(severity);b)一种失效模式的起因发生的频度(frequencyofoccurrence);c)一种失效模式的起因不可探测的程度(likelihoodofdetection)。评估失效后果的严重度(severity),通常采纳分级的方法进行描述,严重度分为 10 级,最严重打 10 分,没有影响打 1 分。计算事先风险数(RPN)事先风险数(riskprioritynumber)是严重度(S)、频度(O)和不易探测度(D)的乘积,即:RPN=(S)×(O)×(D)RPN 的大小是对过程当中那些担心的事项进行排序。RPN 高的失效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