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ck-Boost 变换器电子教学论文 一隔离型 Buck-Boost 变换器的结构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中 可 以 首 先 明 确Buck、Boost 和 Buck-Boost 变换器是三种最基本的 Dc/Dc 变换器,是其它变换器的原始结构.一般情况下,多数教材首先安排了非隔离型 Buck-Boost 变换器的教学内容,由于常规 Buck-Boost 变换器仅仅通过电感向输出端传送能量,与基本 Buck 或 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相似,其工作模式(ccm 或 Dcm)的推断和理解都比较容易.所以本节讲解时可以首先给出非隔离型Buck-Boost 变换器向隔离型 Buck-Boost 变换器演变的过程,同时讲解为什么能够这样演变,演变后的电路结构具有哪些新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原理分析,就显得更为顺畅,理解的跨度相对较小,对刚接触功率变换器的学生来讲更容易接受. 1 隔离型 Buck-Boost 变换器的由来 常规的非隔离型 Buck-Boost 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通过开关的开通和关断在电感的两端产生脉冲电压,这个脉冲电压在不同的时间间隔,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当开关管开通时电感储能,输出电容向负载提供能量;当开关关断时,电感向负载端释放能量,为电感磁复位,假如将该电感分解为同一磁芯的耦合电感,即可用变压器器件代替该独立电感.接着引出如何能够实现与电感一样的流通路径和效果?假如在变压器同一时刻传输能量,则可称为Forward 变换器,该变压器就是通常意义上只有传输功能的两端口器件;假如在不同时刻传输能量,则可构造出隔离型 Buck-Boost 变换器,也称为 Flyback 变换器,此时的变压器应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 2 具有储能作用的变压器模型分析 假如不考虑漏磁通,普通变压器的原理结构图和磁路模型,原副边绕组产生的磁动势。 二 ccm 模式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以 (a)所示的反激变压器等效电路对(d)所示隔离型 Buck-Boost 变换器进行讲解.当主开关管导通时,能量会储存在磁芯中;当其变为关断状态时,能量会转移到输出端,若能量没有完全转移,即在开关管再次导通时还有能量储存在变压器中(表现为磁通不为零),就称变换器工作在连续模式(ccm)或不完全能量转移模式.反之,假如在变压器的原理结构图和磁路模型开关管再次导通时已经没有能量储存在变压器中(表现为磁通为零),就称变换器工作在断续模式(Dcm)或完全能量转移模式.是变换器工作在 ccm 模式下的等效电路. 三互动环节设计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于变换器的完全能量转移模式,留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