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时代,人的情感+心理+思考无法被替代 人工智能时代提出了很多工作岗位会被替代,其实工作岗位一直都在更新换代,没有人可能一辈子做一份工作到老的,职场生涯平均 40 年,换行业、换岗位也数见不鲜,只是大规模、短时间变化,可能把人打个措手不及。 因为全球变暖问题,一些岛国可能会被上涨的海水淹没,对于当地的民众而言,与其考虑如何安置、领土如何归属等,更具备现实意义的做法是教他们一门新技能,如免费提供编程课程,让他们在其他国家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如此而已。 因为技术突破,人工智能近几年突飞猛进的进展,AI 时代潮流碾压而来,普通人做什么呢?简单直接可操作的答案有木有? AI 替代的工作是什么?理性+有迹可寻+重复的内容,比如美国已经实现用 AI,进行市场营销,以大数据为基础,营销效果好。 AI 无法被替代的工作是什么?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养,感性+跳跃+创新的内容,比如画家、设计师。 突然想起了,茑屋书店的创始人在几年前就提到的概念,大意是得设计师者得天下,设计师驱动一家公司的进展。那时候 AI 还没这么火,但是大师已经有远见了。 经过我感性的认识,认为有三个方面相关的工作无法被替代: 1.情感:社交,人和人交互,感情沟通,体验和感受等 有时候我们去线下,面对面,只是需要抱抱、接触、感受,通过感官来感受到社会群体的爱和接纳,宅的人越多、时间越久,越会有反向进展,我们越需要线下和人的互动 (想起一部电影斯嘉丽主演的电影《她》,作为人工智能,切入到内向的男主角生活方方面面,从工作中的随行秘书到生活中的情侣,关系紧密到男主角失去她生活回坍塌,随着男主角投入更多的感情时,慢慢忍受不了,斯嘉丽作为人工智能,给上千类似他这样的男性提供服务,甚至谈恋爱。结局是人工智能进展到一定阶段,离开人类,探究和追寻自我的存在意义。) 拿出真情跟他人互动的,那些感情丰富、喜爱沟通、喜爱笑的人,就算到了 AI时代也不会丢饭碗的,高效率不带感情的人工智能确实可以提高效率,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营销账号要把没有生命的物体人格化,明明是冷冰冰的公众号,叫派爷、小妹等,给予爱好、性格等 也许,不久的将来会付费跟别人聊天、交互的,就为了在深夜坐在某处,有盏温暖的光,有个人不紧不慢的跟你聊着 2.心理:涉及心理的波动、治疗,如心理治疗、心理沟通、心理培训、心理课程等 国家已经取缔了之前的心理学考级方式,以后更加正规化,而且有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