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条款调查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讨论 被诉人应诉费用高、难度较大337 条款规定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启动调查公告起 20 日内为应诉时间,应诉方以书面方式应诉,一般整个程序的花费在 300万美元以上,甚至更高,造成被诉人应诉时间紧、难度大的不利局面。与 TRIPS 的关系在实践中,337 条款多被用于处理有关知识产权的不公平贸易,而在 wTo 机制下,主要是 TRIPS 来法律规范有关知识产权的贸易行为。根据国内一些学者的讨论,认为 337 条款从条文表面上看是符合 TRIPS 协议第 3 条国民待遇原则,但从 337 修订缘由即法理角度上看,337 条款与 TRIPS 协议相矛盾,偏重对美国企业的保护,违反国民待遇原则、TRIPS 的一般目标和基本原则。 我国遭遇美国 337 条款调查现状 数量呈递增趋势,且专利侵权是最主要诉由美国自 1972 年发起第一个 337调查以来,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截至20XX 年,共发起 337 调查 825 起,涉案国家达 65 个。同时专利侵权一直是美国启动337 调查的最主要诉由,1972—20XX 年,在美国对全球发起的 669 起 337 调查中,单独以专利侵权为由启动的达 506 起,占比高达%;20XX 年,在美国对全球发起的 35 起337 调查中,单独以专利侵权为由启动的达31 起,占比%;20XX 年,美国发起的 56 起337 调查中,单独以专利侵权为由启动调查的 55 起,占比高达%;20XX 年美国发起的 69起 337 调查中,有 66 起案件因专利侵权而被起诉,占比达%。 近年来我国遭受美国 337 条款调查的特点 1.调查数量逐年增加,成为美国337 条款调查国之首纵观美国 337 条款调查历史,20 世纪 80 年代涉及日本的案件最多,90 年代涉及中国台湾的案例超过日本而居首位,1995 年以后涉华 337 调查总体数量呈上升态势,且 20XX—20XX 年涉华 337 调查分别居各年涉案国之首。1972—1985 年,美国共发起 337 调查 239 起,无中国企业涉案;1986—1995 年,美国共发起 337 调查143 起,其中涉华 3 起;1996—20XX 年,在美国发起的 177 起 337 调查中有 43 起涉及中国企业;20XX—20XX 年,美国 337 调查增至 197 起,涉华企业数量也随之攀升;20XX年,美国共发起 337 调查 69 起,涉及中国企业 26 起;截至 20XX 年 6 月,美国对中国已经发起了 10 次 337 调查,中国企业涉及数量继续高居首位。2.涉案产品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我国遭受美国 337 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