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岁以后,脱胎换骨——记两年自我修炼心路历程 28 岁后的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工作与生活,或许已经没有了冲劲,亦或是仍然坚持不懈的朝着目标奋斗。28 岁后的我们该何去何从。我精选了一段人生感悟,与您分享。 文/千城 Slash 最近,系统地读完了 10 多本曾国藩的书,相比 15 年前的阅读收获,这次阅读的感悟却远超预期。也正好借这次梳理,系统总结两年来的自我修炼,承上启下,致敬美好未来! 年少不读曾国藩,读尽诗书也枉然; 入目成心关天下,脱胎换骨是人间。 人言要学习曾国藩,30 岁时“脱胎换骨”。但从曾国藩 28 岁中进士开始,他就已经“换了人间”。曾国藩作为千古第一完人,虽然因为他镇压太平天国、开启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处理天津教案等事件而褒贬不一。 但历史本身就很复杂,出现不同观点也很正常。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后世对曾国藩的为人、修身、治家却是出奇一致的赞誉和认可。 曾国藩作为一个从穷乡僻壤走出来的普通“笨小孩”,却能经过一生的自我修行与磨练,成长为一代圣人,为学成大儒,领兵为将帅,做官是中堂。他的个人拼搏和努力的经验对 30 岁左右的我们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有时候不得不感悟,曾国藩是在 28-31岁的年纪开始实现蜕变、痛下决心要修成圣人,更提到 30 岁前譬如昨日,已然过去;30 岁以后,应脱胎换骨、修成完人。 而如今,我也正处在 30 岁左右的年纪,所以对曾国藩在这个时期立下的各类箴言语录有非常深刻和切身的感受。 对此,反思自己两年来的人生修炼,以及从曾国藩那里学习和领悟到的知识,我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提出了九大箴言:少惰少傲少欲,有志有识有恒,宜勤宜静宜简。 第一大箴言,少惰 曾国藩言:天下庸人为何如此之多,最关键的就是大多数人都非常“懒惰”。有一句话很在理: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的地步。即使我们“自认为”非常努力了,其实离我们真正的极限,至少还有 1-2 倍的距离。 美国有一部电影《面对巨人》,讲述了一个美国高中橄榄球队的故事,球队主力自己以为自己进行“负重死亡爬行”(背着一个 140 斤队友,完全靠双手和脚爬行,膝盖不能着地),他以为自己极限是 30 码,但教练说他可以爬 50 码,而最终在一番努力下,他爬完了全场的距离,75码。 所以,我领悟到的第一个箴言就是:少惰。我们都是普通人,口食五谷长大,完全戒掉懒惰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做到少惰,在一些自己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