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 年石油工人先进事迹材料报告:进疆四十年的回忆 石油是我们现在正在开发的行业,也正是因为有石油资源的开放和利用,才有我们今日这么美好的生活,但是大家知道石油怎么来的吗?那是经过石油工人一处一处勘测、一点一点挖出来的,正是有他们,才有我们可利用的资源。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 20XX 年石油工人先进事迹材料报告:进疆四十年的回忆。 我叫***,是***基地的一名退休职工。在 1979 年,为响应国家和石油工业部、物探局号召,我随 219 队进入新疆,参加塔里木石油会战。 1978 年,柯克亚油气田的发现打破了塔里木的沉静,国家做出石油勘探战略西移的决定,向全国石油大军发出了开发塔里木的进军令。 大家听说要去新疆,反应比较强烈,心里都害怕。有哭的,有闹的,有追上领导讲困难的。当时大部分人对来新疆心存恐惧,都说新疆特别荒凉,艰苦。老话说:东到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出了嘉峪关,进了鬼门关。总的来说,当时职工有三怕:一怕新疆苦,二怕离家远,三怕会战后留到新疆。为此,组织上召开了动员会,并专门讲到,新疆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荒凉、可怕,也有城市,有乡村,就是气候干燥点、人烟稀少些。路远休假来回有火车,单位给报销路费,并且还答应三年后轮换。 经过领导做工作,我们从内心接受了来新疆。临行时,单位还举办了欢送大会,敲锣打鼓,为我们进疆的队伍送行。当时大家都非常激动,我们披红戴花,满腔热忱赶赴新的工作地区。 三天三夜的火车,一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可是过了甘肃后,随着一望无际的戈壁映入眼帘,大家的心情也慢慢沉静下来,甚至变得心事重重。大家默默无语,看着外面荒凉的戈壁,没有人烟、没有绿色,内心五味杂陈,有人在无声中流下了泪水,久久不能平静。 终于临近乌鲁木齐了,路边有了花草树木,有了人迹,大家才兴奋起来。下了车,我们住进了明园招待所,等待安排进入工区。 很快,指导员通知大家集合,于是,我们坐上大轿子车,又经过 7 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英吉沙县的工区。工区环境恶劣,路上是浮土、泥坑,施工场地上是红柳、砂石,车辆在没有路的路上颠簸,走不多远就走不动了。好多东西设备全是靠人抬肩扛到达施工场地。放线时,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再加上酷暑高温、蚊虫叮咬、草瘪子猖獗等,施工进度缓慢。当时英吉沙工区是密密麻麻的戈壁石头,钻机打井时,发出“格楞楞”、“格楞楞”的响声,只听钻机响不见钻头下,钻头一次一次的更换,从早到晚才打不了几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