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多元评价案例一指导思想: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导向作用。《课标》对评价实施提出了有价值的原则性建议,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评价具体建议”中,《课标》又分类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方式。我们通过传统的试卷检测模式,可以评价其中大部分学习内容。另外,还有部分孩子的语文素养难以以一张试卷评价,比如:《课标》提到的阅读中的“朗读”评价、课外诵读阅读量的检测、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检测。这就要求我们亟待推进小学语文评价改革,全面评价小学生语文素养。二评价原则:1 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传统的书面检测侧重检查、甄别和选拔的作用,而我们的评价改革要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作用。2 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3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4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知识板块之间、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评价。5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三评价内容:(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等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等)过程方法、语文学习的发展与成长(形成性评价)(二)知识积累、部分技能掌握(终结性评价)1 识字写字、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习作成文水平。(书面检测)2 朗读、课外阅读与积累、口语交际。(口头检测)O 关于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无法量化,只能以定性评价的方式。如:可采取问卷调查、随时观察记录、交谈等。呈现方式可以以等级、评语、印章等。可根据情况变化随时改变评价结果,落实评价功能中“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关于终结性评价。我们用的多,因为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感觉易操作。但长久以来,我们注重了书面的终结性检测(也就是单元、期中、期末的试卷检测),而忽略了终结性口头检测。而“朗读、课外阅读与积累、口语交际”的检测是书面试卷所不能替代的。四评价方式及量表:0 形成性评价建议方式:问卷举例:附表印章使用举例:等级使用举例:知识单向过关检测0 终结性评价方式:书面检测与口头检测结合。(一)书面检测以试卷呈现。每学期分期中期末两次检测。(二)口语检测包括朗读能力检测和课外阅读积累检测。☆朗读评价每学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