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语文课语文的高度程: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论述过人生活的时间、空间和“点”三个向度,站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视点、有不同的视野,形成不同的格局。站在哪里,的确是个重要的命题。那么,语文教学呢?语文教学该站在哪里呢?课改以来,我们的课程意识不断增强,王金涛和他的团队说,语文教学应有的高度,就是语文课程的高度。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站在课程理念的高度。柏拉图说,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课程理念即课程观,是课程价值观,亦即对课程的价值判断通过课程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幸福的体验,创造性地想象和表达,形成语文教学特有的气象。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站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教语文。在课程的世界里,你会发现世界的无限,于是将自己融入世界,自己就有了无限的可能。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开放的、开阔的。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意味着语文与其他课程发生自然而又紧密的联系,站在课程综合的高度教语文。课程综合,往往形成课程的交叉地带,或是边缘地带,形成一片新的开阔地。学生有了新的想象,创新精神萌发、生长起来。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让语文教学永远向上,永远向着真善美。师生关系:结伴:教师与学生的新关系我看到过一项调查,问教师是否爱学生。百分之九十的教师声称自己是爱学生的,而问学生是否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时,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做出肯定的回答。为什么会存在那么大的落差?如果从儿童视角看,大约因为教师的爱并非学生所向往的那种爱。相比于父爱、母爱,我认为师爱更加理性,更能和学生平等交流。我主张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建立“友谊”,有了这个前提,师生之间才能正常交往和沟通。与学生结伴,教师要学会倾听。不仅要用耳朵听,还要用眼睛看,用心去理2/8解。最高级的倾听应该是能够“移情”的,感受到他的快乐、愤怒、痛苦,然后再听。与学生结伴,教师要学会和学生对话。对话是在师生相互尊重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的双向沟通方式,它致力于相互理解、和睦相处和自主合作。与学生结伴,教师要找到和学生共享的目标。通过与学生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培养教与学的默契,逐步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与学生结伴,教师就要自爱。自爱不是自私,是对自己的生活、幸福、成长以及自由的肯定。愿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课堂,都能经由师生有爱而结伴学习,经由结伴学习而抵达精神家园。阅读:让学生过上快乐而幸福的阅读生活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认为:阅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