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一条指令,应该包含指令符+操作数(当然不包括那些单指令,比如 NOT 等)。其中的操作数是指令要执行的目标,也就是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我们知道,在 PLC 中划有各种用途的存储区,比如物理输入输出区 P、映像输入区 I、映像输出区 Q、位存储区 M、定时器 T、计数器 C、数据区 DB 和 L 等,同时我们还知道,每个区域可以用位(BIT)、字节(BYTE)、字(WORD)、双字(DWORD)来衡量,或者说来指定确切的大小。当然定时器 T、计数器 C不存在这种衡量体制,它们仅用位来衡量。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要描述一个地址,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1、存储的区域2、这个区域中具体的位置比如:AQ2.0其中的 A 是指令符,Q2.0 是 A 的操作数,也就是地址。这个地址由两部分组成:Q:指的是映像输出区2.0:就是这个映像输出区第二个字节的第 0 位。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应该是:〖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尺寸数值〗.〖位数值〗,例如:DBX200.0。DBX200.0其中,我们又把〖存储区符〗〖存储区尺寸符〗这两个部分合称为:地址标识符。这样,一个确切的地址组成,又可以写成:地址标识符+确切的数值单元【间接寻址的概念】寻址,就是指定指令要进行操作的地址。给定指令操作的地址方法,就是寻址方法。在谈间接寻址之前,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直接寻址。所谓直接寻址,简单的说,就是直接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象上面所说的,AQ2.0,就是直接寻址,对于 A 这个指令来说,Q2.0 就是它要进行操作的地址。这样看来,间接寻址就是间接的给出指令的确切操作数。对,就是这个概念。比如:AQ[MD100],AT[DBW100]。程序语句中用方刮号[]标明的内容,间接的指明了指令要进行的地址,这两个语句中的 MD100 和 DBW100 称为指针 Pointer,它指向它们其中包含的数值,才是指令真正要执行的地址区域的确切位置。间接由此得名。西门子的间接寻址方式计有两大类型:存储器间接寻址和寄存器间接寻址。【存储器间接寻址】存储器间接寻址的地址给定格式是:地址标识符+指针。指针所指示存储单元中所包含的数值,就是地址的确切数值单元。存储器间接寻址具有两个指针格式:单字和双字。单字指针是一个 16bit 的结构,从 0-15bit,指示一个从 0-65535 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被寻址的存储区域的编号。双字指针是一个 32bit 的结构,从 0-2bit,共三位,按照 8 进制指示被寻址的位编号,也就是 0-7;而从 3-18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