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 ppp 项目合同管理审计?PPP(Public-PrivatePartner?鄄 ship),又称 PPP 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具体来说,是指政府机构按照公平竞争原则选取具有投资和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通过订立公平公正的合同确定权责关系,社会资本据此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根据公共服务的绩效情况给予社会资本相应对价。PPP 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善服务和创新经济模式,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提高公共产品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PP 模式作为一种契约模式,合同管理是重中之重,是PPP 项目管理的灵魂,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公平分配风险、分担责任,实现共同利益的保证。PPP 项目的基本合同通常包括PPP 项目合同、投资合同、工程建设合同、经营管理合同等。在 PPP 模式下,项目合同各方需在合同中对各自的权力与职责等加以声明,并明晰因违反声明应承担的责任。由于 PPP 项目具有初始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涉及单位多等特点,给 PPP 项目合同的管理带来困难。为了防止 PPP 项目参与者集体腐败、提高投资收益、减少项目运营风险,审计人员应加强 PPP 项目合同审计监督,特别是对审计合同主体资格、合同订立与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如何开展 PPP 项目合同管理审计,是当今审计人员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PPP 项目合同面临的问题为了规范 PPP 项目合同订立与管理,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但是由于监管 PPP项目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完全建立,当存在合同纠纷的时候,缺少法律作为判断依据,合同管理仍然困难。具体来说,PPP项目合同面临以下问题:(一)合同的效力问题当前,PPP 项目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大量的违法乱纪行为。相关文件规定,PPP 合同应在项目实施前签订,但是一些 PPP 项目管理人在项目完成后才补签合同,该合同对整个工程项目并没有实际监管作用;有的 PPP 项目施工合同的当事人就同一项目签订多份内容不相同的合同,并把经过备案与粉饰的合同称为“白合同”,把实际具有约束力的合同称为“黑合同”,这一行为属于虚假招标,欺骗大众。(二)合同在签订阶段的问题签订合同的当事人达不到标准,具体来说就是当事人的资质达不到履行该合同应有的最低标准,可能会导致 PPP 项目不能按规定要求完成,甚至有些合同不受法律保护。有的合同价超过中标价,合同当事人从中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