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国际筹资之路与资本结构分析一、行业背景1.基于 SWOT 理论对公司环境分析1.1 企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华能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中国国能集团的子公司,作为一家电力公司它有其发展的绝对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自于市场地位的强大性以及外部资源的支持性。电力行业是一种国家自然垄断的行业,其产品具有公共属性的特质,这就决定了它的市场需求弹性较小,产品所面临的风险较小,竞争压力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氛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DP 增速一直保持在 8%以上,国家经济持续增长造成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的消费趋势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电力消费增速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近十几年来的波动幅度要大于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当经济增速回落时,电力消费增速的回落明显大于经济增速回落;在经济处于上升阶段时,电力需求增速上升幅度要显著高于经济增速变化(见图1)。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近年对电力产品的需求呈增长态势,2011 年我国用电量同比增长 14.56%。为了应对供不应求的现状,国家对其提供了资金及政策的倾斜。例如,国有银行成为华能国际强大的支柱,为其经营扩张提供了资金的保障。(不是规模不够大,而是不想生产,只要生产就会亏损)1.2 企业发展的内部劣势与外部威胁火力发电企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根据《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二氧化硫排污费将由目前的每公斤 0.63 元分三年提高到每公斤 1.26 元。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吨水平均收费标准原则上不低于 0.8 元,这将导致电力产品的成本上涨,利润减少。电力企业的定价机制不合理,尤其是会对火电企业连续经营造成影响。销售电价是计划价,燃料煤是市场价,低售价高成本使得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企业不得不选择减少生产来减少亏损。据数据调查 2009 年华能集团机组工作小时数仅为 4848 小时,与一般的 5500-6000 小时差距较大,资产利用极不充分。华能国际近年来处于扩张态势,从表面上看似乎其处于良好的发展模式。但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该公司的资源并未达到优化配置,据数据调查 2009 年华能集团机组工作小时数仅为 4848 小时,与一般的 5500-6000 小时差距较大。加之我国市场处于通货膨胀状态,煤炭等原材料价格持续增长,这为其发展埋下了隐患。此外,(外部威胁)近年来,生物质等新能源如雨后春笋,正不断的占领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