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测量:从广义上来讲,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分派数字。此定义包含了三个方面特性:法则、事物、数字。法则是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则,即我们根据什么来进行测量;事物是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行测量;数字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2、测量的三要素:单位(如米、克,教育测量的单位不能直接加减乘除);参照点(计算的起点,有绝对零点和相零点);量表(测量工具)。3、将量表从低级到高级排列主要有四种量表水平:类别量表水平、顺序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水平、比率量表水平。4、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行数量化研究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内在精神属性的测量,教育测量主要是一种间接的测量。5、教育测量对象的复杂性:首先它是内在的不能直接测量;其次它是多变的;另外有些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6、哲学史上三种价值观:客观主义价值观;主观主义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7、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的程度即测量的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水平。可从三方面理解:实测值与真值相差程度;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接近程度;两次重复测量或等值测量之间的关联程度。信度系数以多大为宜:对于学科测验,信度系数要达到 0.9 以上,智力测验要达到 0.8 以上,品德测验要达到 0.6 以上。8、校标关联效度:又叫经验效度和统计效度是以测验分数和校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来表示测验的效度的高低的。9、教育测量的历史知识:①《学记》记载中国在西周实行了教育考评② 1702 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用笔试代替口试;③ 1845 年美国在初等教育中以笔试代替口试;④ 1864 年英国费舍收集学生成绩样本汇成《量表集》开启了标准化测量的萌芽;⑤1897 年莱斯的拼字测验推动教育测验的发展⑥冯特的测量方法和高尔顿的统计方法对教育测量产生重大影响⑦ 1905 年法国比纳-西蒙智力量表具有经典型;⑧ 1904 年美国的桑代克为教育测量之父,其名言:“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1904 桑代克发表的《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标志着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始;⑨美国的教育测验运动分为三个时期:1904-1915 开拓期,1915-1930 兴盛期,1930-1940 批判期。① 1931 年塞蒙兹主张人格测量应用评定法、问卷法、交谈法、轶事记录法等。② 泰勒主持了课程设置和成绩测试的“八年研究”(1933-194)0,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概念,并发表了《史密斯-泰勒...